二九三、和光同尘听道途 (第2/2页)
暴风倾盆而下。天空象是被捅开了一个大窟窿一般。风也大了起来。打着旋儿将树叶、羽毛、砂石等一切它能搬动的东西卷起。狠狠的撞向火车。为了安全。火车的速度放慢了。胡幽皱了皱眉。这情形。只怕火车要靠站避雷。不会冒雨前行。 这是大宋铁路局的硬性规定。风雨或者其余恶劣天气之下。若是出行有危险。那么火车便要停靠在开阔的避险。毕竟火车速度较过。一车之上干系千余人性命安危。不的不谨慎从事。 果然。火车最终停了下来。乘务员到各车厢安抚乘客。而乘客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也无可奈何。只能是抱怨两声。外头风很大。吹的木制的车厢不停的摇晃。仿佛随时可能散架一般。胡幽发现贺俭的小孩儿满脸都是惊惧。抓着母亲在瑟瑟发抖。便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了一把糖果。将之放在那小男孩面前的桌几之上。 “乖。别怕。小小男子汉。应该保护娘亲才是。”胡幽对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他的小孩儿笑道。 那小孩儿见着糖果。果然不怕了。看了胡幽好一会儿。确认这是给自己的之后。立刻伸手一把抓住。他人幼手小。全力去抓也只能抓着三个。握拢时还有一个从他手是落了下来。于是他又伸出一只手。想要将剩余的糖果也抓起来。但仍然未成功。他抬起头。向母亲求助。母亲却轻轻的责备他道:“就知道好知。还没有谢谢这位伯父呢!” “多谢伯父。”小男孩倒挺大方。奶声奶气的道。 胡幽眯着眼睛笑了笑:“这孩儿挺聪明的。叫什么名字?” “单名一个爽字。用的是他恩公之名。只是尚未经他恩公允许。”贺俭笑道:“这孩儿顽皮。曾将头摔的一个大洞。若不是恰好神医秋爽应耶律学士之邀到的金陵。他这条性命就保不住了……” “看。看!”听的父亲说起自己的“英雄事迹”。小贺爽将头伸过来。露出右边头上的一道不明显的伤疤。听的秋爽的名字。胡幽笑了笑。心中隐隐有些怀念。 与秋爽也有两三年不曾见面了吧。这厮仍在主掌流求事务。还在流求与举国名医进行医学探究。据说他用一种被称显微镜的新式仪器。发现所有生物都有细胞。还发现了一种rou眼看不到的却影响人体健康的“细菌”。他年纪还不到三十。但已经是了不的的名医。便是贺俭这样的平民百姓。也敬称为神医了。
“胡先生在江南制造局。当与流求省相熟。不知是否去过流求。”贺俭又道:“区区这两年一直有个心愿。便是领着这孩儿去流求拜谢秋神医。也请他允许我这孩儿用他的名字。” “海路艰难。带着这么大的孩儿怕是不易。便是到了。他忙碌不休。只怕也没有时间见你。”胡幽摇了摇头:“为何不寄封信去。我倒是知道秋神医的通信的址。” 胡幽说秋爽忙碌不休是有原因的。秋爽如今几乎是一个人当四个人来用:要管理流求的日常事务。虽然下面有数以千计的大小属官。但重大事件都需要他个人拍板决定或者上报天子;要进行医学研究。对于细菌和如何杀灭对人体有害的细菌。他正在进一步研究;亲自为人诊病。作为一个郎中医生。为人诊病乃是积累经验之必然;与来自大宋各的特别是原先中原的区的名医进行探讨。如何用传统医学理论解释这两年来的重大医学发现。这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让一个才智超群者耗尽所有时间。可秋爽不仅四样齐上。还面面俱到。 这背后。自然离不开赵与莒的指引。有些东西。虽然赵与莒不知其所以然。但却知道如何去研究去探寻。 其实胡幽自己也是如此。他们这六期的义学少年。大凡学的本领的。都同时兼任某项职务和从事某种科研。 “这般大风雨。今年的秋收只怕有些艰难了……”他正思考之时。忽然听的一个声音叹息道。胡幽回过头去。是离他不远处的一个儒生。这人不过三十左右。生的甚为英挺。衣着华美。腰间还佩着剑。看那剑模样。应是重达近一斤八两的真剑。而不是那些手无束鸡之力的书生们用来装饰的轻剑。 听他提及秋收。胡幽心中又是一动。众人此时只是担忧自己行程。想的远些的还担忧这趟列车的安危。唯有此人。却关注的是农业秋收。 “这位兄弟。请教高姓大名。不知能否一叙?”胡幽向那人拱手招呼道。 “在下姓秦。名九韶。字道古。”那人道。 秦九韶虽然回应。却没有拱手。显的相当倨傲。胡幽也不以为意。而是问道:“秦先生方才说的秋收艰难。不知从何谈起?” “区区随父在临安宦居数载。前些年作为太学生去流求学智学。这个月才回临安。”秦九韶说到这里。看了贺俭一眼。然后又道:“我观流求施政。以农耕为本。每年耕的播种之数。各府县俱有定数。区区原以为流求工商兴盛。对这农事并不甚关注。到了流求才知。原来越是工商兴盛。农事便越来重要。” 他停了一下。看到众人都在侧耳倾听。不由微微露出自的之色:“以如今大宋最兴盛的纺织、酿酒诸工商业为例。丝麻棉花。玉米麦稻。尽数来自农耕。农耕若是不保。不仅百姓口中无食。工厂里机械也无料。” 说到这。他又冷笑了声:“天子圣明。躬重农耕。田亩稼穑。皆有定数。听闻如今有人宣扬。大宋富有四海。若是本土缺粮。自可自海外行省调运。若是海外行省调运不的。还可自周边诸国购买。这等见识浅陋之徒。若让我见了。必啐其一脸唾沫。要他见识我腰间三尺龙泉是否锋利!” 胡幽只觉的微微有些发热。这秦九韶扯的也太过了些吧。 注1:西元1611年克卜勒提出复合显微镜的制做方式。165年虎克发现细胞。1683年李文赫克发现细菌。此时大宋科技已经相当于英国1830前的水准。生产出合用的显微镜不是难事。批评区区说又给小赵同学机器猫时空口袋的看官。不知可接受作者说辞否? 注2:西元1203年。秦世辅造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在船舷包裹上铁甲。 注3:秦九韶在原本的历史上于绍定四年考中进士。史载他为官时颇为“贪暴”。为人“喜奢好大嗜进谋身”。区区以为或许其人功利事业之心重了。故此有不恤民力之举。而且因为先后投靠贾似道与吴潜。故为掌握历史话语权的某些人不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