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七章清除开阳县城的眼睛 (第1/2页)
三国之铁骑南下第三百六十七章清除开阳县城的‘眼睛’取徐州的三步计划中的第一步,已经在冀州全面展开了。 老谋深算的曹cao果然不出众人所料,确实能沉得住气,并未派出一兵一卒袭击韩成的七万奋武军。 正因如此原因,也让韩成的七万大军,整整走了七天;邺城内的曹cao大军,同时也整整备战了七天。 双方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至于取徐州的三步计划中的第三步,却也并不着急实施。 消息从徐州的琅琊郡传到青州的任城郡,至少也需要一天的时间。 一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也足够可以干很多的事情了。 比如说,让进攻徐州某县的一支骑兵大军,拿下某县之后,留下防守人马,然后回程,赶到任城郡历城县城下,也是完全可以的。 反正历城县中没有骑兵,曹cao军只要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敢轻易出动的。 故而,取徐州的三步计划中,最重要的便是第二步—张辽率军快速打败徐州守军,攻破徐州。 这里说的徐州守军,不是指徐州全部的守军,而是徐州琅琊郡内的吕虔守军。 吕虔,是一个具备很高的军事素养的将领。 他知道,想要守住徐州的琅琊郡,凭借自己的三万大军是完全不够的,连边界线都站不满的。 是而,他便放弃了在边界上驻兵防守;反而选择了在琅琊郡最主要的城池—郡治开阳县城驻兵防守。 只要开阳县城不失,琅琊郡就不失;琅琊郡不失,徐州则无恙! 是而,吕虔让人大力建造开阳县城,以至于现在的开阳县城高墙厚,防御措施齐全。 如此坚固的城池,若选择用强攻的方式拿下此城,并非一日之功;这与奋武军的原计划不符,故而,必须采用一些特殊手段。 而这些特殊手段,自然就离不开奋武军的大杀器—“情报营”。 “情报营”接了这个任务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清除开阳县城的‘眼睛’。 在开阳县城与青州北海郡之间,存在两座小县城。 这两座小县城皆属于徐州琅琊郡的范围,虽然城池不大,但战略意义极为重大。 只要在这两座小县城中安排极少数的兵力和一座烽火台,便能随时观察到奋武军南下的动向。 故而,这两座小县城也可以叫做开阳县城的‘眼睛’。 ...... 在这个世界上,能永恒不变的东西不多。 随时流失的时间算一个,两地之间的距离也算一个。 无论你的科技发展到如何先进的程度,你永远阻止不了时间的流逝;无论你的科技发展到如何先进的程度,你永远缩短不了这座城和那座城之间的距离。 如果这座城和那座城之间的距离是三十里的话,那么,这个距离就永远都是三十里。 距离若变了,城池也就变了。 青州北海郡到徐州琅琊郡开阳县城的距离,永远都是一样的。 过了北海郡的地界,往南走三十里,便是第一座小县城—莒县;再往南走二十里,便是第二座小县城—东武县;再往南走三十里,便是开阳县城了。 为了这次大战,情报营的精英们早已经将这两座小县城的情况打探的清清楚楚了。 在大军开拔的前一天,即五月初四,情报营的将士便带着两支奋武军的精锐士兵,分批潜进了这两座小县城之中,并与城中的‘内应’接上了头。 五月初五,张辽大军南下的日子,同时,也是张辽和‘情报营’约定的清除‘眼睛’的日子。 清晨时分,莒县曹cao军中的一个叫做莫锦的百人长,带着自己小队的‘一百余名士兵’来到了莒县城中的烽火台上。 烽火台,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 烽火台之上,时时刻刻都曹cao军的士兵观察北方的情况。 一旦发现奋武军有南下的迹象,便立即点燃烽火,通知南方开阳县城内的曹cao军。 是而,对这莒县来说,最重要的地方,便是这座‘烽火台’,比城门都要重要。 毕竟,若奋武军的大军真的南下了,那个小城门,是完全抵挡不住的,起到的防御作用微乎其微;而烽火台上的狼烟一旦点起,开阳县城内的曹cao军便能提前做好准备。 两相对比之下,烽火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此重要的地方,是由两个百人队,二十四小时不停歇,轮流守卫的。 昨夜,负责守卫烽火台的百人队的百夫长叫做张挺,他和莫锦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莒县城中的曹cao军,一共只有两百多人,主将乃是一名叫做李寿的军候。 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