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恩记_(632)、帝京太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32)、帝京太平 (第2/4页)

行之人敬服。

    与这样一位炼器界传奇大人物同在一室工作,即便自己与之相较,充其量只是个打杂的,但这样的工作经验已然能让自己在业界堆起一层名头。而如果借此机会能从铁狂那里学得一点本领,想必也是能受用终身的。对于喜爱痴迷这一行的人来说,这种收获重于山也比金还贵。

    铁狂的突然到来,让铸剑学徒吃惊激动的同时,又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与这位炼器大师对话交流,连第一句话都挑不好合适的。就在炉房里有些异常安静的时候。屋外又有两名府院侍卫推车运尸而来。一名侍卫将尸体从车上搬运入屋扔进炉膛,炉内烧得极旺的火焰被盖压得略低了些。

    站于一旁看见这一幕的铸剑学徒忽然想到铁狂刚才说的那三个字,连忙挪手,双手捧着的汤碗移到左手边,右手则伸进斜挂肩上的一只布袋里,摸出一粒事物,扔到炉膛内。

    有轻微的爆炸声响起,一团如烟似尘的东西在火炉中绽开,顿时化作了火球,将刚刚丢进去的那具尸体包裹,炉膛里的火势再次旺盛起来。

    沉默着旁观这一幕,留意到炉火忽然兴旺,是因为那学徒丢了一粒什么东西进去,铁狂浓墨般的双眉微微一挑,依然没有说话。

    专心做完手头上的差事,那两名运尸体的侍卫才注意到铁狂那张有些熟悉的脸,很快将他认出来之后,这两名侍卫连忙微微躬身,拱手敬称一声:铁师傅。

    侍卫们中气厚实、语态里透着敬意的声音入耳,铸剑学徒这才意识到,铁狂都走进炉房这么久了,自己竟如此笨拙,还没与他开腔说一字片语,脸上紧张尴尬的神情再现。

    铁狂没有注意到这些,或许是因为他被关在黑屋子里日子久了,这些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要注意的礼式对他而言都变成了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了。不过,尽管他已经很久没有接触这类与名誉地位接壤的东西,但被人敬重的感觉,总归不会使被敬重的人心情太差。

    ……

    京都北郊,从史府出发的三辆马车,在登风客栈停歇了约莫半个时辰后,终于启步,继续向西行去。

    此时离天黑还有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必须赶到京都以西的宏都,计划今夜在宏都内城住宿。

    一路上,马车都以较快速度行驶在京都北大门延伸出的官道上。

    因为这条官道的特殊修筑工艺,马车即便行速较快,坐在车内的人也不会感觉到多少颠簸。这样的路况,除了能很好的保证行商车队的运输质量,远行的旅人也能因此获益不少。

    可是,当马车行近宏都,在离到达宏都城门大约还有一个时辰的路途时,马车行上宏都主建的官道,车身便渐渐变得不再平稳。

    京都离宏都,相距将近三百里路,但这两座都城之间,并未将那条军事工艺参与修筑的商道完全贯通。

    常在四方走车的车夫或许已有感悟,那种军工官道由京都延伸而出。但明显是偏向南方修筑,向西次之,向北则修得最短。

    国朝对道路建设的‘偏心’,曾有人因此猜测。这或许是南昭皇帝防范着北国的用心所致。

    这样结实耐用的道路,在和平年代或可向南昭国内四通八达地输送各种物资,但若到了战事起时,则极可能会变成一把双刃剑,劈架在国域大地上,伤人还是伤己,全看运用这把剑的人‘手’上的斤两。

    南昭皇帝是军人出身,并且年轻时的武职正是在北疆戍守边防,虽然在他的任职时间之内,当时的南周朝廷没有真正与北雁朝开过大战。但在边防上。因为边军扰民劫掠而生的小战是常有的事。

    有着这些年轻时金戈铁马的经验。以及战士们用鲜血涂抹出的战斗历程,如今的南昭皇帝对北国的军方实力,心里有一个较为清楚的概念。

    大业帝国算是南周朝的前身。如今南周朝廷也已倾覆,但对于现今南昭的爷爷辈领主,关于大业帝国的军事实力为几何,那些最初的文献记载虽然在经受数百年时间的洗礼后,已经损失了很多,但能够找到的关于大业帝国的军方记载,其内容所描述的场景,都是令人细思直觉惊讶震撼的。

    而扎根于北地,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但也一直没有停歇对朝南国境线进行sao扰的北雁国。是传说中独家完全继承大业帝**事机能的国家。

    对于这个一直在民间广泛、不断传播的说法,没有人能有自信与拿出证据推算出其真实度。包括现在南昭的君主,琢磨起这事,心里也是三分信、七分疑。

    南昭皇帝当年在北疆戍边时,虽然跟北雁的戍边将领打过几场中小型战役,但他对北雁国的军事实力所估测的深度,也只是全都从外围获得。

    他在北地待了十几年,平时除了偶有带兵与北雁军方进行不友好交流,闲暇时也思考过一个问题。然而硬闯不行,绵里藏针施渗透计,一直也是没有结果。他组建的间谍小组,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成功渗透到了北雁皇廷之中,但在想要触碰北雁军方建构时,便如利刃撞上了铁板,完全被挡在军戒线外头。

    而北雁国一直没有派出过他们那传说中继承大业帝**事实力的军队发动战事。如果民间的那种说法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一直在sao扰国域线的那些北雁部队,在实力上,只能算是北雁军方的一些点缀。

    南周立国三百余年,也只是在北雁最初建国那几年,派出军队北征过,结果大致为平局。紧挨着这几场战事的,是南昭国内的天子大行和太子登基事件。

    自个儿家里闹腾了几年,使新登基的南周皇帝龙椅还未坐热,自然无心继续管北征的事。

    两**士的对抗,连续几战下来,兵士们手中的武器似乎都开始发烫,但南周却在这个关口退兵了,这算是给了当时刚建国不久的北雁朝廷一个喘息休养的机会。然而等北雁缓过劲来后,也没有主动朝南周发兵。

    自此以后,两边就这么对峙着,在充满各种怀疑的气氛中,暂为‘和平’的相处。

    如果说这南北两国因为军力总和相持不下,反而没人先动手,这种说法在两国首战那段年月是说不过去的,因为那时北雁还只是一个新生国,实力悬殊还是很明显的。

    而在过了百余年之后,南周朝廷的国家大脑频频出问题,北雁依旧没有大动作。北雁军方依旧只是常常干一些在边境抢掠民财的事,与流寇一般,这里的疑点就更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