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67)、来吧! (第3/4页)
乙倒是没有像易文那样思虑太多,原因很简单。即便他在第二局败绩,他的损失,远没有易文败绩要承担的后果沉重。甚至可以说,他无论是胜还是败,都没有损失,或许败了还比取胜,要获得的更多。 正如阮洛最开始在二楼雅间里与莫叶商议的结果一样,此赛无论胜败,损益取舍都在于谢涟漪的决定。石乙虽然没有机会直面与阮洛商量此事,但他此时的想法,已经渐渐往阮洛那边靠拢了。 只是赛事已经进展到这一步,谢涟漪的决定能否控制局面,她的话语权似乎渐渐被架空抬起了。 显然,燕钰带着燕家少主的身份。给易文搭台展现其个人表现在手指下的能力,已经变得不再是只代表迎亲热闹劲儿的意义了。燕钰把阮洛拉进赛局当中,还破例给了易文一次败绩补替的机会,这赛事便有了变数。不再是胜败两分那么简单了。 燕钰把局面盘得这么大,终究是画了个圈要让易文与阮洛对局,这是在考验人呢。 只是看阮洛刚才的表态,似乎他并不想太快入局,这是为什么呢?他在顾虑着什么? 石乙心困疑惑之中,对于燕钰宣布的结果。他也是一字未发,但以他今天带给在场所有人的形象感觉,他此时的态度显然存在不少异样。 燕钰将准备第二场的事务吩咐给了随从,随后目光回转,见石乙还在沉默,便微笑着问了一声:石学友是否还有别的建议呢? 石乙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摆手道:岂能啊,小乙年少学浅,所思之事,定然没有燕少当家所虑周全。 未及燕钰回应。一旁的阮洛忽然开口道:小乙,开始第二局了,你需要认真对待。第一局里用的那点小手法,就别再妄动了,尊重对手也是尊重你自己。 石乙本来想说:不用计我怎么胜得了易文。但这话刚到他嘴边,他又犹豫了。 看着阮洛一脸的认真表情。又回想了一下自己刚才的做法,他忽然有些心生愧意。按照他前世的脾气,向来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直去无回,怎么今天就胆怯了呢? 只迟疑了一瞬,石乙旋即朝阮洛认真一揖手:小乙记住了。 石乙考虑到易文在第二局,肯定要来真的了。自己在第一局时使尽诈计,都只是与他和局,要是老老实实竞一场,胜算估计将渺若秋毫了。不过他此时的心态已经变了,胜败变得次要。重视点移向了赛事本身。 看来在第二局里,小乙是再难窥得诈胜机会了。石乙转眼看向易文时,脸上现出了坦然笑意,小乙会在第二局全力以赴,但也同时做好了败绩的准备。不过。请易学友放心,小乙虽然提前言败,但这只是在客观说结局,而非自退迎赛意志,你要当心了。 易文脸上现出疑惑神情:石学友真要这样准备么? 这事儿碰在你头上,我敢乱逞能么。石乙脸上的笑容一缓,但不知道易学友有没有听过‘友谊赛’这种说法,不论胜败,只论过程,小乙便是这么想的。 易文面现一丝明悟:以诗文会友,以琴棋塑情,但在这算珠上……倒是头一次,只因这种技艺,本没什么优美可言,自始至终都是讲求准确。 这理是没错,不过琴棋书画这四样,也是从最初的工具之学发展起来的,工具之学被人熟练掌握运用后,才衍生其美学,都是从无到有的。石乙微微一笑,希望以后在算盘得到广泛运用时,也能有这美的转变。 这……易文迟疑了一声,琴棋书画四艺存在千变万化,只说文字一道,基础数逾千计,但数字学,基础不过十位,基础如此狭窄,怎好及得上其它四艺呢。 思及易文所言,石乙犹豫了一下,随后开口时,说的却是另外一件事,他看向燕钰问道:燕少当家,第二局与第一局之间,是否能休息片刻呢? 经石乙提了一句,燕钰也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确存在其必要性,所以很快点头应了,台上那几个正在布置第二局用物的燕家随从立即暂为退下。 因为之前与石乙的对话才至一半,易文还等着他接下来还没说的话,不过不等他问,石乙已经主动继续就刚才的事开口道:小乙一直觉得,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美。 他说这话,并没有丝毫造作的意思。想他前世在野外训练,身边什么事都没有,就有通体冷硬的一杆枪,除了把它拆卸,仔细擦拭,再拼合,便没有别的游戏可玩了。可即便如此,他还能玩得乐趣无穷,把那枪当美人儿使弄。 话语微顿,石乙接着又道:数学的确是一门枯燥的学问,但在这世间总还存在一些痴迷喜爱它的人。这除了属爱好的动力促使,还因为有的人发现它的美妙,以及在不停的探究之中,持续不停的扩展这种本属其道的美妙。 石乙在说这番话时。内心深处关于那杆被他拆卸重组了无数遍的枪影已经淡了,他的思绪开始走向别处。 易文脸上的疑惑却更重了。 在这休赛的片刻时间里,小乙想请易学友看一样事物。石乙心里打定主意,再次开口,仍然是一种小戏法,但是是以最轻微平常的事物。表达不一样的美感。 易文迟疑一笑:那就有劳石学友了。 …… 阮洛前脚刚迈入‘旗还楼’前的半开式围院,也已看见了站在门阶上的两个人。待他下一刻看清了好友王哲身边的那位华服中年人,隐隐识出其身份,阮洛的心不可抑止地狂跳了一下,脚下步履也是一滞。 不过,他也只是微微滞了滞,就恢复了常态,因为他感受得到,那个华服中年人今天是以一个长辈的身份站在这里等自己,那么自己亦可以一个晚辈的礼仪去迎接。 望着这位多年不见的长辈。他如今已是身份尊贵,眉宇间自然的有一种不怒自威、俯扫天下的气度。但,他在看向自己时,双目中则有着暖和的温度,还有一丝期待的意味。这样的对视,让阮洛很容易地想起了小时侯的一些过往。 那时父亲还健在。常与这位伯父在大帐中一谈就是一天,说着许多令他感觉晦涩难解的字句,但他仍习惯躲在营帐外偷听。那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缩着身子蹲在宽大军帐帷幕后的角落里,倒让他成功瞒迹了好几次。 然而终有一天,他还是被发现了。当时父亲的恼怒咆哮声瞬间就在他头顶炸开,而同在帐中与父亲一道商讨着什么的这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