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泣血_第九百四十九章 金山寺下苦行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四十九章 金山寺下苦行僧 (第2/2页)

也无法施展步法快速移动,无论是飞行还是步法,都会像是陷入了泥潭之中,用力越大反作用就越大,让你寸步难行。

    水涟漪解释道,这是每一个寺庙都有的一种特殊领域,只不过强度和范围不尽相同罢了。

    几十里的距离对于兰绝尘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只不过兰绝尘他们此时此刻就像是变成了普通人一般,饶是rou身强度强大若斯的兰绝尘,以及菩萨金身小成的水涟漪,得到了圣域神秘传承的慕容情,走了十几里路之后,已经感觉到了身体的不适。

    兰绝尘感觉自己仿佛没有穿靴子一样,两脚火辣辣的,好像是磨出了水泡,疼痛无比,身体的自愈能力并没有任何的用处。

    兰绝尘的眼中,这是一片死寂的世界,昏天暗地,没有一丝生气,这一座座大岳都是一座座金沙堆积而成,不远处的修佛者,他们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现实之中他们均是人形,尽管有些狼狈,却看得出是人。

    可是在兰绝尘的眼里,这些人被丑化到了极致,暴食、*、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

    他们这么努力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突然顿悟,凡胎成佛。

    “苦行”一词,佛教梵文原意为“热”,炎热时人最难以忍受的一种感觉,这些普通僧人便把受热作为苦行的主要手段。

    他们为了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练、拒绝物质和**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

    他们偏执的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极乐世界,得到佛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就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苦行僧中多数是普通人,他们在进入苦行期后,一朝顿悟,便散尽家财,远离父母妻儿,背着简单的行囊向深山进发,找到自己心仪的精神领袖,拜在他的门下,从此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

    一些苦行僧一般居住在远离尘嚣的崇山峻岭,荒郊野外之中,或寄居在某个庙里苦行修炼。在这种妖怪横行的佛国,苦行僧面临最大的威胁不仅仅是自己,还有那些食人的妖魔。

    一般来说,苦行僧是温顺平和的,但也有些好勇斗狠,性格孤僻暴戾的,这些人经常跟其他教派、宗教进行斗争,谁都不服谁的宗教教义,都视对方为异端。

    由于他们无惧生死,因此战斗起来勇猛刚强,令人生畏。他们原先的武器有棍棒、长矛、佩剑和三角铁叉。苦行僧今天也还携带棍棒或三角铁叉,但仅仅是个象征了。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为他们视自己的身体为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

    虽然一般来说人到中年,结束修行期进入苦行期才会去当苦行僧,但也有些人从少年起就愿意过上这种流浪的苦行生活。苦行僧的年龄限制很宽,大概从6岁到65岁都可加入这个特殊的行列。

    按衣着来分,苦行僧又可分天衣派和青衣派。

    天衣派即为**派,全身一丝不挂,最多用一条窄窄的布条遮住下身的敏感部位。总是裸着身体,表示追求原始状态,远离凡尘,与世无争。身上总是涂抹着灰烬,表示罪孽、死亡和再生。

    青衣派则穿衣服,一般都是黄色的棉布服。

    很多外界不了解佛国的人们把佛教中刻苦修行的僧人也称为“苦行僧”,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佛教僧人的苦行不同于这些普通人自发而成的佛教徒的苦行。

    佛教的苦行,是相对世间安乐而言,是指僧人舍弃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间贪欲,精进办道,修行无我的”正道苦行“,如经中所言的出家苦行、头陀苦行等。

    佛教称其它宗教的苦行为”外道苦行“,这类苦行是指以我执“贪求世福天乐”而行的种种无益极端之苦,如裸形无衣、受持牛戒狗戒、事火、卧刺等等,此非佛法。

    经云:“此苦行为下贱业,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圣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