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听我说完 (第3/4页)
,根本不知道谁会支持谁。” 候正英以前一直都在京城部委里任职,而且职位都不高,做为候家的旁系分支,这次能得到这个外放的机会,也是托了候长贵的福,候长贵在候家长辈前力荐候正英,就是为了让他到黄清县来帮自己出一口恶气。 在参加第一次县委常委会议之前,他要做好精密的部署,力争打响主政黄清的第一枪。 赵长城完全没有把候正英放在心上,随着金融危机的临近,赵长城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虽然这些事情,都是靠小叔赵元逍和得力助手饶若曦去完成,但却要靠赵长城这个智多星来进行安排。每天下班后,他基本上就是在跟赵元逍和饶若曦通电话,告诉他们在某个时期做什么事情。 赵元逍和饶若曦对赵长城的这种鬼马天才,早就习以为常,对他发出来的各项指令,也是照办不误。赵元逍还要问一个为什么,饶若曦则从来不问为什么,她相信,老板该告诉她的,自然会告诉她,不该告诉她的,她问得再多也是白搭。 有了这两员大将的鼎力相助,赵长城可以省下力气来,完成他上任黄清县委以来的首战! 原来以为整掉了郑春山,黄清就能安静了,他就可以把黄清这辆战车,推上自己制定的轨道运行,驶向一个富饶而美丽的远方。 世事难料,走了一个郑春山,来了一个候正英,候正英带着候长贵的怨恨而来,肯定会与自己唱对台戏,要想今后省心省力,在开头的第一战里,就要将候正英彻底打趴下,要让他明白,在黄清县里,还轮不到他候正英来指手划脚! 林清如在京城声援赵长城,连着写出了数篇力荐赵长城观点的文章,用笔名“星一”发表在《星火》和中央日报上,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新一轮的经济观点的大讨论。 内参的编辑看了赵长城的分析论文后,觉得有必要呈给国家高层领导一观,便全文转发了赵长城的署名文章。 总理在百忙之中,看到了这几篇文章,当看到作者的名字后,他思索了一下,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个人名字很熟啊,是不是赵元勋的孙子?” 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不敢确定,马上进行查证,然后报告给总理:“总理好记性,正是赵元勋的孙子。” “我记得他以前是参事,现在改行当经济观察员了吗?这几篇经济分析文章,写得很好啊!”总理一边翻看着赵长城的文章,一边说道。 身边的工作人员早有准备,他们知道,总理一旦对某人或某事感兴趣,一般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要全面具体的了解,因此,他们刚才在查证文章作者时,顺便把赵长城的相关资料掌握在手中。 “总理,赵长城同志现在南方省东州市黄清县,担任县委一职。”工作人员恭敬的回答。 “县委?”总理讶道:“呵呵,我还以为他在经济金融部门担当评论员或者观察员呢!喔,县委,赵家这小子,有点意思,上次用一篇水利报告,说动了我,今天又用几篇经济论文,打动了我啊。这样的人才,放在一个小小的县里,有些大材小用啰!” 工作人员飞速的在笔记本上记下一句话:“总理有言,赵长城同志是人才,当一个小小的县委,算大材小用!” 总理身边有很多的智囊团队,除了专门的经济参谋外,像社科院的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这三大所的专业人才,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为高层提供经济发展大方向上的参考。 这些经济参谋的观点,基本上就能左右总理的经济观。 现在国家以经济挂帅,总理每天接触最多的,看得最多的,都是跟经济民生有关的东西,可以说,总理对经济论文的好坏,是能分辨出来的。 能呈给总理看的,大都是经过大量调查和论证,几个人甚至数十人共同商讨后写出来的论文,数据详尽宽泛,事例真实可靠,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篇高水准的论文。这种论文,一般人是写不出来的,这要靠一个团队的合作。 忽然之间,总理看到一个基层的党员干部,居然也能写出高水准的经济论文,叫他如何不诧异? 这篇论文让总理再次想到了那个参事会议上侃侃而谈的年轻人,想到了一直被国家所重视的水利督查工作。最近水利督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结果令人不容乐观。 上面的紧箍咒一松,下面的人就都放松了,洪水对官员来说,太过遥远和抽象,这么多年都不曾出现过问题,难不成某一天就真的能出现百年难遇的大洪水?既然是百年难遇,那自己断然不会如此倒霉,在自己的任上就碰上了吧?人人存了侥幸心理,对相应的检查工作和修缮工作,也就不怎么放在心上,国家拨付的专项水利资金,大都被各地政府进行了挪用。
总理收起内参,沉思片刻,吩咐工作人员:“接通赵元勋的电话,我要跟跟他说话。” …… 黄清县里,候正英开始大幅度调整乡企改制的人马和项目。他是县长,在一定的人事范围内,具有任免权力。这个乡企改制不是赵长城搞起来的吗?他就要把这个项目抓过来!整天就在琢磨着怎么换掉改制小组里的人,赵长城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一批精英人物,被他换得七零八落,还好东沟子乡的修路工程和制砖厂项目都已经进了尾声,就算临阵易帅,对这两个项目也构不成太大的影响。 赵长城已经有了第二步的计划,只要煤矸石制砖厂开工投产之后,马上就进行其它乡镇企业行业的整合和改制。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黄清县乡镇企业的改制工作,三到五年时间,黄清县的工业经济将实现一个飞速的发展和腾飞!赵长城的目标,是要将黄清县打造成为国家百强县! 东沟子乡的龚武和傅平顺乡长,不止一次来找赵长城反映问题,说新县长上任之后,对乡镇企业改制项目指手划脚,外行指挥内行,我们本来知道怎么做的,被他一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了,长久这么下去,我们的工作怎么开展啊? 赵长城笑着安抚他们:“候县长也是为了工作着想嘛,你们要多多听取他的意见。当然啦,正英同志以前没有主管过经济建设工作,如果他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你们可以适当的进行提醒嘛!注意方式方法就行了。我相信正英同志也会认真听取你们下面同志的正确建议的。” 龚武道:“赵,你不知道啊,候县长脾气大,凡是他做出来的决定,根本就不容我们反驳!有一次傅乡长定了他几句嘴,他大怒之下,指着傅乡长说要剋他的职呢!” “有这种事情?”赵长城微微皱眉。 “是啊,”傅平顺道:“赵,再这么搞下去,我们东沟子乡的乡镇试点工作,就要毁在他手里了!还有啊,他不仅横挑鼻子竖挑眼,还派了人下来,检查公路的质量和制砖厂的建筑质量。还好我们自身过硬,质量没有出一点着问题,否则当场就要被他撤职了。” 赵长城冷笑道:“他要兴风作浪,先由得他。我倒要看看,他究竟要搞出什么幺蛾子来!龚武同志,平顺同志,你们放心大胆的继续主持东沟子乡的乡企改革试点工作,不要害怕,不要怕丢官帽子!若是有人因此被人撸了官帽子,我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