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_7.咖啡与摇篮曲(二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咖啡与摇篮曲(二十三) (第2/2页)

秒后,锐利如刀的笑脸让古琳达一阵颤栗,那种心脏瞬间被紧紧捏住,脑袋被狠狠砸了一下的感觉,许久未体验到,几乎遗忘为何物的恐惧伴随着奇妙女子的讪笑一道窜上来。

    “我是真的在夸赞你哦,如果配属专门的研究团队,调拨足够的资金和时间,能取得惊世骇俗的研究成果也说不定,毕竟——”

    从碎片中的碎片,末端的末端中探寻验证除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最终将“尸体嫁接组装复活”这个科目推进至接近实用化的地步——其中的才能和努力完全值得称赞。

    她只差了一点就能收获成功,但是从根源上偏差的一点注定结果和成功相差万里。

    “送你一句话吧,女士。重复相同的事情,指望得到不同的结果——那叫做发疯。”

    不论是古琳达还是办公室坐太久的书呆子,任何对这种可行性和技术复杂程度空前的项目抱有期待的家伙,很适合这句话——他们就是在发疯。

    李林一开始就不看好“有效利用士兵,发展为可再生资源”的构想,拣选新鲜健康、适应性高的脏器肢体,嫁接手术后组织激化再生、人格移植激活等等步骤的技术难度和成本远远超过了可能带来的好处。纯属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废柴研究项目。

    即便以最乐观的态度,项目顺利进展到技术问题全部解决,可以实际投入使用。走完全部流程,复活一个老兵耗费的时间、金钱也足够训练一个连的新兵蛋子,连复健、适应新身体、重新进行战斗训练的时间也算计进去,这个投入足够产生实际规模的动员兵菜鸟。至于一个再生老兵能否干一个师能做的事情……相信就算是呆子也能算清楚这笔账。

    除了上述技术难度和时间、物质成本上的关系,“弗兰肯斯坦项目”失败最具决定性的深层因素,是这个项目的出发点违背了思维经济原则。科学工程发展的目地,不是为了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而是要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自始至终悖逆这一点决定了该项目的惨败,而遵循这个原则的“食尸鬼”、“尸变体”两个项目最终也因此而胜出,成为降临世间的恶之花。

    至于“开膛手杰克”——作为无需考虑成本和战略问题,一心一意为了某个目标奋斗的母亲,在李林眼中,她的谬误之处更多在于技术层面上。(未完待续。。。)

    
    *{margin:0;padding:0}

    {float:right;width:300px;height:250px;margin:6px}

    #fenye{

    height:24px;line-height:24px;margin-top:7px;margin-bottom:0px;clear:both;text-align:center}

    #thumb{

    height:24px;line-height:24px;overflow:hidden;text-align:left;font-size:14px;width:540px;margin:0auto;

    }

    #thumba{

    font-size:14px;padding:3px6px3px6px;margin:04px04px;color:#333;border:1px#cccsolid;background-color:#eee;text-decoration:none;

    }

    #thumba:hover{

    border:1px#06csolid;color:#fff;background-color:#06c;

    }

    #thumbspan{color:#999;font-size:12px}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