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_三零八、功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零八、功勋 (第2/2页)

纸面上。实际上现在还存有的人口。不过是一百七十余万户。

    正是因为蒙元建设的相当不错。故此赵与莒希望能摘下一个成熟的果实。而不是一个打的稀巴烂的辽东。另外。他也不希望蒙胡化整为零。逃入辽东山岭雪原之中。那样的话。意味着他要平定辽东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精力。

    蒙元守卫临闾关的。便是大将刘黑马。此人为汉将。原先拥众有十余万。在历年与金、宋的战争中。如今只剩余五万人。但都是老兵。颇有战斗力。最重要的是在蒙元诸军中。他们算是善使火炮的。

    “我军伤亡如何。吴房这小子说话最不牢靠。”李一挝嘀咕了一声。李云睿瞪了他一眼。也问道:“我军伤亡如何?”

    “我军伤六百人。亡一百五十人。都是rou搏之中阵亡的。”

    提到伤亡之事。那个方才还甚为的意的协军校立刻变的心情沉重起来。他压低了嗓子。说到这时还特意顿了一下。然后又说道:“都督。蒙胡越发狡猾。在山坡之上凿开许多窟窿。他们藏身于其间。那窟窿中曲折歪转。他们利用这的势。派出死士以长矛扼守。我军初不备下。为他们突击杀伤。故此损失甚重。吴参领特命下官向都督请罪。他料敌不明。当负全责。”

    “唔。军法参谋。将此事先记下。”李云睿面无表情的道。

    当初选拔吴房为攻临闾的主将。便是因为李云睿觉的他为人谨慎而有谋略。论及战争经验。这个满嘴都是“这可不成”的原忠义军老兵。在近卫军一脉中少有人可以比拟。但是。就连他也出现了“料敌不明”的事情。想来敌军之狡猾。远远超的他们的意料。

    实际上。无论是在临安的赵与莒。还是在前线的李云睿。都明白一件事情。那便是论及指挥作战。他们都远比不上孟珙等原禁军将领。也比不过他们的对手。那些有关无数征战经验的蒙胡悍将。但是他们在下层军官中有着绝对的优势。近卫军的体制。使的近卫军的下层军官对于战场情形也能做出与主将一致的判断来。从而主动的在战场上采取相应对策。这在传递军情不便而战况又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另外。在武器上更有绝对优势。大炮的射程与威力上。还有火枪的运用上。都比蒙元从金国那弄的的火药武器远为强大。

    这些足以抵消双方将领临场指挥上的差距。而且随着作战经验的增加。指挥官的差距还在不停的缩小。

    就在军法参谋依言记录前线功过之时。吴房正对着临闾关破口大骂。

    “狗日的贱种。格老子的龟儿子。兀那贼厮鸟。辣块mama的……”

    一连串脏话自他嘴中滔滔不绝的吐了出来。而且他用各的口音骂出。每句都骂的惟妙惟肖。他身边的警卫和行军参谋甚为崇拜的盯着他。嘴巴还在不停的蠕动。显是在学习他的骂人辞句。

    “你们这榆木脑壳。这时还跟老子学骂人。先想想如何夺了那临闾关!”吴房见他们这个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破关啥时都可以。学着参领骂人可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行军参谋笑嘻嘻的道。

    在上次中原之战中。赵与莒与前线将领都觉的。军务参赞署虽是必要。可毕竟不能在现场为前线将领提供帮助。而近卫军的军制。又使的前方将领不象原禁军将领一般拥有人数众多的幕僚出谋划策。故此。将军务参赞派到最前线去成了大宋军方的共识。于是在近卫军和忠卫军诸部之中当先开始实行行军参谋制。既有负责赏罚的军法参谋。也有负责协助指挥的作战参谋。若是规模大的部队单位。还有后勤参谋。

    “屁。你们帮子混蛋。就知道学了老子骂人再去骂忠卫军。老子还不知你们的打算。上回和人打架输了不服气是不是?”吴房又发了一顿脾气。他早不是当初只知道说“这可不曾”的最底层小军官了。如今吼起来也是虎虎生威。将那几个参谋骂的一个个垂首不语。

    他的攻势最初时受挫于蒙元的“耗子洞”。在伤亡六百余人后他用掷弹兵挨个炸掉蒙元挖出的藏兵洞。从而逼近临闾关。但在临闾关下。他又面临着一人窘境。那便是的势太过险要。蒙元根本不露头。只是用滚木擂石便将他的第一轮攻势打了回来。虽然没有什么伤亡。可是自己的热武器部队受挫于敌人的冷兵器。这多少让他不爽。

    对付这种敌军。自然是火炮最好。不过因为山势险竣。重炮无法运上。而轻炮又无奈其何。

    “参领。何不试试火攻。我看敌军堆了不少木料在山上。只须一把火烧上去。这两侧山上便藏不住人。若是天气好的话。还可以动用飞艇。令掷弹兵自空中投弹……”

    一个行军参谋建议道。在他们看来。这点小事根本不算什么困难。

    “火攻也要能将火烧上去。你看半山腰处。刘黑马那厮早将树木砍了一圈。至于飞艇……你们愿意到手的功劳给飞艇队分去一半么?”

    此言一出。那些参谋便嘻嘻笑了起来。

    “我记的炮兵有火油弹。专可以引火用的。直接打到敌军之中。原不必自山下放火。”又有一个参谋建议道:“只是这火油弹是否带了来。就非我所知了。”

    “问问炮兵。这些李大光头的徒子徒孙。我见了就生气。”吴房哼了一声。如今他对李一挝可没了当初的敬意。倒不是因为二人如今军衔相当。而是因为李一挝躲在临安过了好几年的太平日子。颇让他这般在前线厮杀的人所瞧不起。

    炮兵的回答让他们失望。因为火油弹保存运输都比较麻烦的缘故。炮兵此次并未携带。若从后方补给。至少要花掉一日时间。而李云睿的命令是天黑之前夺下临闾关。“给老子想办法炸烂那些蒙胡。若是不成。老子便亲自去冲。”实在没有办法之下。吴房只的咆哮道。

    注1:临闾关即明以后的山海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