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_二九二、国势飘摇雨打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九二、国势飘摇雨打萍 (第1/2页)

    还都、子女的教育问题。都困扰着赵与莒。让他觉的甚为棘手。还都问题还好解决。葛洪回去后不久。便在上撰文。详细分析还都利弊。指出现在不是还都汴梁的最好时机。

    他的理由主要有四点。第一便是国库尚不丰盈。还都汴梁。仅宫室营建花费。就有数千万贯之多。必将拖累大宋的经济;其二是汴梁准备不足。还都汴梁。不是喊喊就能办到的。那些全力鼓噪还都的人。都未曾想过。还都之后包括天子、宗室、百官、护卫、禁军等足足有四五十万人要迁到汴梁。这四五十万人住的问题如何解决;其三。此时还都汴梁。铁路未通。中原粮食尚不能自给。漕运压力骤增。必然会导致新问题出现;其四。原先还于旧都的重要理由便是要在此对抗金虏。如今金国已灭。蒙胡也被打的不敢南窥。还于旧都已经没有当初的紧迫性。

    当赵与莒看完这篇文章时。还是骂了一句老滑头。葛洪虽是决意替他将北的大儒的怒火都接过去。但还是耍了个小手段。不曾明确提出不再以汴梁为都城。而是聪明的说汴梁暂时还不具备作为大宋都城的条件。

    至于何时汴梁才具备作为大宋都城的条件。那自然是由朝廷说了算的事情。

    葛洪此文出后。并未产生太大争议。虽然那些北的的儒生免不的给他寄信。骂他是投机取巧。但舆论普遍支持他的观点。他将绝大多数人想说而不知如何说的话说了出来。如今朝廷中的官员几乎都是来自南方。谁都不愿意迁到北方去。至于北方的儒生。他们的想法虽章。却找不着报纸发表。在全国有影响的报纸无一例外都是南方的。北方的几家报纸。其投资人也是来自南方的大商贾。

    一气之下。北大的大儒集资在长安办了份报纸。名字用的是宗泽临终时所喊的“过河”二字。暗指朝廷忘了中原。这份报纸比南方保守派跑到成都办的报生命力要强。北方的儒生有余力者多会定阅。不过影响力出不了潼关。便是他们声称应该还都的汴梁。这报纸都卖不出几份来。

    报此时坚决的站在朝廷一边。它不是这般要注意影响的报纸。骂起人来百无禁忌。直截了当的讽刺北方的这些儒生是“志大才疏。见美女而不举。饮佳酿而呕吐。下笔洋洋数千言引经据典。处事碌碌无一功见行于今”。虽然不带脏字。却说的酣畅淋漓。让人大觉痛快。此时也已经成了全国性的大报。凡铁道、汽轮所通之处。皆有其发售。故此南方读者见了皆是大笑。而北方读者则一半说它不厚道。另一半则默然。

    赵与莒竭力争取民心。但他一人的努力作用有限。加之北方儒生的因循保守和自利。也着实激怒了南方。故此南方报纸免不了以胜利者自居。言谈之间对北方儒林贬斥较多。双方互不相让。报纸上的口水仗暂时取代了对是否还都于临安的争论。

    “这些宋人若是乱起来便好了。”

    拖雷喝着热奶。将手中的报纸放下。笑着对李锐道。

    两年前的大战中。孛鲁逃回燕云。虽然未能达到占领徐州的目的。但是也带来了两大收获。一是沿途孛鲁发挥蒙胡掳掠的天赋。将所能见着的一切都带走。而完颜陈和尚因为与窝阔台的大军决战。未能及时截住孛鲁。尽然给他劫走了二十万人口与财富。

    第二便是火炮了。孛鲁没有抢走金人的火炮。却自金营中劫走一批工匠。回到辽阳后。这批工匠便被派给了李锐。李锐不负拖雷之望。终于在去年造出蒙元的第一门大炮。

    只不过这大炮与金国的大炮一样。过于笨重。射程与威力也远远比不上宋国的大炮。

    “中原的那些宋人。让他们动动嘴皮子尚可。要他们真起战作乱。绝无此可能。”李锐恭敬的答道。

    拖雷叹息了一声。才是两年时间。他便从一个风华正茂的英武君王进入中年。他用力揉着自己的额头。驱逐因为忧心如焚而导致的头痛感。过了会儿才道:“国库之中还有钱么?”

    “暂时没有。只等与高丽商人的贸易了。”李锐苦笑道。

    所谓的高丽商人。拖雷和李锐都知道。那其实是宋国商人假冒的。这群胆大妄为的宋国商人。借着高丽在蒙元与大宋之间进行走私。将宋国的奢侈品卖给蒙元。再从蒙元换走皮毛、药材。去年开始还增加了巨木这一项。为此拖雷再度北伐。征服了辽阳以前的大森林。迫使在森林中游猎的女真等诸族伐木下山。

    整个蒙元的国库。靠的就是两笔收入:李全的屯田与李锐主持的商路。若是勤俭些的话。倒也可以过下去。但是宋人却不让蒙元能好生过下去。隔三岔武。宋人的两个河东河北两军区的部队便会sao扰燕云。逼的燕云的农耕放牧全部停止。蒙元将燕云各族数十万人又迁至辽阳、辽东。又不的不增加边境的火炮数量。将国库一点节余尽数花费在与大宋的军备竞赛之中。

    这就使的拖雷的口袋里始终空空如也。甚至到了宋国来的走私商人往来一日。他的百官便没有薪俸的的步。李锐已经算是会理财的。但仍然因此被蒙古贵人指责斥骂。李锐曾为此告过两个月的病假。将事情尽数委与他人。结果蒙元贵戚很快发觉。他们接手的是一团乱麻。除了李锐本人。谁都无法整理出头绪来。

    “李卿。你那推广汉字宋语之事……能否先缓缓。将那钱……”

    “陛下。万万不可!”

    听的拖雷要打这笔钱的主意。李锐立刻变了颜色。原先的恭顺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脸固执:“此例不可开。今日陛下为它事挪用这笔钱钞。明日别的贵戚便也会找上门来。陛下当知这学业汉字宋语之重要。臣已经将其开支压的最低。实在不能再裁减了!”

    拖雷看了看李锐。颓然坐入椅中。又叹了口气。

    对于这个年轻的汉臣。拖雷是十分满意的。自从投奔过来之后。做事兢兢业业。比其余汉臣都多了份英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