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八五、聚其财兮集其力 (第1/2页)
“这个李邺。太过招摇。将金虏蒙胡直接吓走了!” 赵与莒有些怒气冲冲。将军报拍在崔与之面前。崔与之眉眼却带着笑意。慢吞吞将那军报拿了起来。又晃悠悠的戴上老花眼镜。斜着眼睛缓缓的溜了一圈。然后又凑近了看过一遍。这才将军报放下:“陛下。这是好事啊。为何生气?” “朕是想在徐州城下便一次将蒙胡和金虏尽数解决了。长痛不如短痛。总是要有死伤……若是让金人撤回去。还不知要打几回。” “陛下。军报中不是说了么。秦大石乘势出兵。在永州追上了金虏。如今金虏在守永州么?” “那又怎么样。终究是放蒙胡跑了。” 听的赵与莒这般有些蛮不讲理的发着牢sao。崔与之宽容的笑着。他当然知道赵与莒不是不讲理的人。最近的连胜让赵与莒很是兴奋。但他一向谨慎自持。即从不在臣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狂喜或大怒的神情。即使是在亲近的重臣面前。他也总是镇定自若。 唯有在他崔与之面前。赵与莒有时还会发发牢sao。象个普通年轻人般。说些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话语。想来是算定自己不会为这事情一本正经的向他进谏。更不会把这些情形传出去。 想到这里。崔与之看着赵与莒的目光就更带着一丝笑意。倒不象是看着一个至尊天子。而是看着一个自家的晚辈一般。 天子虽是难的的贤明。但他的心中……其实很是寂寞呢。 “崔卿。崔卿!”见崔与之好半天也不说话。赵与莒催促了两声。崔与之这才还过神来。又坐正了身躯:“陛下。臣老了。精力不济。时不时便要走神……” “每次逗孟钧和银铃时。就不见你有走神过!”赵与莒不满的嘟囔了句。然后被自己的这句话吓坏了。这话说的。倒象是自己在与儿子女儿争抢长辈的关注一般。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赧然。但绝没有因此暗自怀恨。他觉的。自己能象个普通人一般。有着正常人的七神六欲。那比做一个天煞孤星更好。至少不必担忧。自己什么时候因为权势而心理扭曲。说出什么“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怪话来。 “崔卿。如今李邺、秦大石围永州。孟珙攻入南阳。我倒有些担忧。蒙胡那边会如何……”赵与莒摇了摇头。他也没有想到。一次夜战之后蒙胡竟然破胆。不顾与金国的盟约。直接便回军北逃。抛下金兵单独面对宋军的怒火。 攻城攻城不利。野战野战不利。除去撤军之外。金人别无他法。 “陛下。臣倒以为。陛下现在该想想如何打发金人的使者呢。”想到这里。崔与之笑道。 吃了这次败仗。金主完颜守绪想必明白他与大宋的差距了。那求和的使臣。应是连珠一般派了来吧。 想到金国求和的使臣。赵与莒微微一笑。这几年来。他因为靖康之耻而来的怒火也淡了。因为他的眼中看的。不再是大宋这百年。所要盯着的。也不是仅仅是中原故土。 故此。他无意到已经是日落西山的金国使者面前去展现自己的昂扬锐气。与其将时间花在这种事情之上。倒不如好生盘算一下。大宋今后的发展。 “那使者就由礼部打发了吧。郑清之喜欢做这种事情。”他淡淡笑道:“朕没有时间去陪他耍嘴皮子。若是蒙胡行动快。或者明年七八月间。他便可以在咱们临安见着完颜守绪了。” 崔与之一愕。说这句话的时候。赵与莒不再是那个族中晚辈。展示出来的无与伦比的自信。 崔与之正待答话。李云睿匆匆行来:“陛下。耶律楚材乘火车到了。刚在宫门前求见述辞。” 对于建康府的建设。赵与莒寄予厚望。所以也分外重视。正好快要年终。建康府离的又近。所以赵与莒遣使召耶律楚材回京述职。也想了解一下金陵冶炼厂的具体情形。煤铁是工业革命的骨骼。若煤铁的产能不能赶上去。工业革命想要进一步推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宋的起步比起赵与莒穿越来的那个时空中英国要强的多。有流求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有庞大的多达数千万的人口。有便捷的运河与水路交通;若说差。那就差在大宋周围的国际市场太过狭小。主要商品还是依靠内需来解决市场问题。 “陛下。崔相。”耶律楚材在外当了一年的主官。威仪更是不凡。与赵与莒、崔与之见过礼之后。他也打量了赵与莒一眼。一年未见。赵与莒并未显老。目光敏锐如昔。神色也很是昂扬。这让耶律楚材非常高兴。 “晋卿。在金陵过的还好么?”赵与莒很亲热的叫了他的字。同时做了个手式。早有会揣摩他意思的内侍上来。为耶律楚材送上椅子。耶律楚材道了谢。这才稳稳的坐住。倒与一般大臣被赐座后那种诚慌诚恐不同。 崔与之捻着胡须微微笑了笑。天子派耶律楚材去知建康府。用意是什么群臣都猜的出来。且不说别的。耶律楚材现在展现出来的气度。倒与自己这个现任丞相不相上下了。 “臣在金陵很好。金陵附近的名胜古迹。臣都逛了个遍。”耶律楚材在赵与莒面前并不是很紧张。这是他在流求长时间来养成的性子。不紧不怕。不卑不亢。比起他。魏了翁就显的冷峭。真德秀就显的激切。 他顿了顿。没有急着回答赵与莒最关注的问题。而是先问了赵与莒的身体。还有后宫中杨妙真等人和皇子公主的情形。说话的时候很专注。既是一个忠心的臣子。又是一个亲近的家人。对他这种态度。赵与莒很是受用。面上虽然没有显出什么。但说起话的速度慢了下来。 “金陵冶炼厂的一期已经完工了。过了春便可以顺利炼出钢铁来。招募来的工人已经超过一万二千。还有二万余人正在接受培训。” 金陵冶炼厂可能是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工厂。所用的员工数量。在刚开始时便刚达数万人之众。听的这个数字。赵与莒也不禁咋舌:“人未免太多了些吧?” “臣只怕人少了呢。”耶律楚材比他更有信心:“这些人不仅仅为金陵冶炼厂一期备着。臣在想。金陵今后不可能只有这一家冶炼厂。为冶炼厂配套的其余厂子也要建起来。象是冶炼厂所用完的煤渣。只是填埋未免浪费。正可为砖窑的原料。再象硫化厂之类。还有自行车厂。臣已经遣人和孟审言联系。要将流求的自行车厂也迁到金陵来……” 他一样一样的给赵与莒分析。随着冶炼厂一期完工。能够生产多少铁。这些铁又可炼多少钢。多少用于铺设铁轨。又有多少用于其余产业。听他每一笔帐都算的甚为精细。赵与莒最初时还找自己感兴趣的的方问上一问。到最后。就完全是耶律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