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二章 科举初考 (第1/2页)
然而,在吴国的金陵城,却是考试考的有些火热。 金陵城的科举,读书人的盛宴,悸动各方人心,这么多杰出的读书人齐聚一堂的画面在天下都少见,甚至不少大儒亲赶赴金陵城观战。 要说读书人齐聚一堂,如今无论江东书院还是金陵书院也有这样的场景,金陵书院的学子过万,可不是说说的。 但是科举和书院的情况不一样,敢来参加科举的,多少有些文学功底,大部分都是各地杰出的读书人,这可是精英读书人的大聚会。 这一次科举因为只是一个过渡,是有一批被举荐上来,直接过关进入决赛的学子。 而初考是为了选拔和后面那些举荐上来的学子角落的名单,是为了参加真正科举的名单。 初考维持两天的时间,考题当然不是明朝那种变态到极点的八股文,简单来说,就是主考官宣一个论题,然后考生撰写文章。 没有明文的规定,可自由发挥,这和后世学论文差不多,就是一个论题,然后是表现观点。 这一次初考,第一天的论题是论旧政,第二天的论题是论吴国新政。 虽然吴国的变法已经有一点时间了,如今新政基本上已经开始稳下来了,但是孙权还是想要看看,这些读书人是如何看待新政的发展了。 所谓的吴国新政,是以内阁,军机处,御史台为核心,六部二十四司部为支架的朝堂制度,实行的很好,但是缺点肯定有的。 官吏的位置。九成九都是来自读书人,所以读书人的观点,至关重要,孙权就是想要知道。他们对新政的感觉。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观点,兼听则明。 日落时分,考试已经落幕,这时候一个个学子鱼贯而出。走下了石头山的考场,期间三三两两,开始交流考试的心得。 “这一次考试,论题居然是论朝堂制度,大王的这一个论题真够胆子,也不怕我们在文章上骂他!” “大王心胸开阔,岂会如此小气!” “兄台,这一次你考的如何?” “尚有把握!” “唉,我就不行了,对于朝堂新政。我并没有过多了了解,所以也写不出好东西来!” “其实这一次只是初考,真正能上榜的,才能进入真正的科举,和天下英豪论成败!” “真正的尖子,是被各大书院给推荐进入科举的,他们根本不用初考!” “其实有初考,已经是大王给我们机会了,我相信,这一次我一定能上榜!” “……” 上千学子之中。神态各异,有了明显很沮丧,而有的却是兴奋,也有些的流连出自信和傲然。 残阳映辉之下。孙权的身影站在石头山了一个凉亭上,他背负双手,目光看着的一个个走下上的学子,嘴角勾勒起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欣欣向荣的读书人!” 这种情景,和后世高考情景差不多,也是他想要看到的一个光景。可惜,现在他还不能把数学科目放进科举里面。 他把阿拉伯数字变成了权数之后,权数的发展,一日千里,如今不少学院都开设了经理科目。 不过数学想要发展,还要点时间,大汉数百年,传承儒学,在十年八载之中,孙权是扭转不了以儒学为核心的读书人。 “你小子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蔡邕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孙权身边,顺着孙权的目光,有些欣慰的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学子。 “呵呵!”孙权笑了笑:“第一次科举,能有这样的光景,也算是一件喜事吧,爹,你就不要板着脸了!” 老头子对着他,向来板着脸,就好像自己欠他九千八百万,难得看到他的笑容。 “老夫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看到这样鼎盛的光景,读书人之幸运啊!” 蔡邕这时候,老脸倒是没有掩盖他舒爽的笑意。 “爹,这只是一个开始!”孙权豪气的道:“我孙仲谋,总有一天会做到,天下人人不挨饿,天下人人有书读!” “若是有此一天,老夫死也瞑目了!” 蔡邕闻言,目光烔烔,他这一生,大起大落无数次,很多事情都能看开,即使当年他被孙权强行带回江东,失约于王允,如今他也看开了,唯一的执念,就是就能让更多的人读书。 “爹,你老人家还年轻,可不能说这样的气话!”孙权笑眯眯的道,郑玄如今已经下不了床了,估计过不了今年就会油尽灯枯,他现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大儒,就只有蔡邕了。 “臭小子,老夫我已经花甲之年了,要是在江东书院,还能活几年,也就你这个臭小子敢把我给揪出来。”老头子撇了他一眼,冷哼的道,如今敢这么对孙权大呼小叫的,也只有他这个老丈人了。 “爹,正所谓,能者多劳,我这也不是没有办法了吗?”孙权讪讪一笑,这事情他做的不厚道,连蔡jiejie也有些怨他:“这样吧,爹,你要是培养出一个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