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三章 关中之乱的前奏 (第1/2页)
“苏双,汝心中可有人选否?”孙权想了想,算是同意了苏双的话。≧ “张霖!” 苏双沉吟半响,才吐出了一个名字,道:“此人乃是张立侄儿,庶子出身,颇有能耐,并没有得到张立重视,最重要是,他父亲是被张立赐死的!” “周瑜!”孙权目光一动。 “在!” “散会之后,给锦衣卫发通告,让他们着重调查张霖整个人,三天之内,给孤一份调查报告!”孙权淡淡的道。 张氏掌控北地商会半壁江山,对于北方的经济举足轻重,他是不得不慎重,用人不当,被张立反过来咬一口,北地就有些麻烦了。 “诺!” 周瑜点头。 “这是孤这几年写了一份发展书,你们三个人刚好代表户部,经商司,还有民间,都看看!” 孙权从书案上把一份卷宗递给他们三人,道:“下半年的时间,孤会把朝堂的重心会放在户部和经商司,发展民生,孤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三年之内,吴国要彻底的解决温饱的问题!” 温饱,一个简单而沉重的词语。 有屋住,有衣穿,为之温,有饭吃,有足够粮食吃,为之饱。 吴国一直以来开疆辟土,屯田生产,这方面做的比任何一个诸侯都要好,孙权自认为吴国基本上已经做到的不饿死人,但是温饱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达标。 这是一个大问题! 真正的温饱,不是一天一顿饭,稀里吧啦的,纯粹只是吊着命,而是能够吃饱喝足,那才真正的解决温饱。 但是吴国地域广阔。荒凉之地不少,如果想要真正的解决所有百姓的温饱问题,谈何容易啊!至少孙权现在做不到! 在江东六郡还算勉强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除了江东六郡之外,即使是富饶的徐州和荆州,在温饱这个问题上都差了一大截。 至于交州北疆等地。更是只能维持活命的粮食而已,大部分到的冬天都会有些难熬,由官府在,饿不死,但是活下去也难。 “一国民生,重中之重,尔等看仔细了,有什么疑虑,当着孤的面提出来!”孙权沉声的道。 “是!” 周瑜三人对孙权做出来的这一份民生发展的计划。都看的很仔细,这一条条牵涉到了整个户部,经商司,还有各地商会需要配合的方面。 “大王,汝想要实行以人丁而分均田地的举动?” 周瑜抬头,看了孙权一眼,微微皱眉。 “只是一个初步的试探,就是想要看看这些豪强和世家到底什么反应!” 孙权淡淡的道:“温饱的这问题还是处在土地兼并的风气上。不算海上岛屿之地,吴国境内。百分之七十的田地掌控在百分之十的人受伤,百姓不饿死已经算是了不起了,在屯田方面我们做的不错,但是只能维持军方粮食,朝廷粮食,但是在百姓方面。必须要分配足够的田地,他们才能有温饱!” 糜竺沉声的道:“大王,虽然这几年我们吴国一直在处理土地兼并的问题,但是毕竟各地豪强世家,风气鼎盛。他们手握良田,不交出来,我们也不能规定他们交出来,这是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乱的问题!” “大王,海外不是有田地吗?” 苏双对于朝堂的事情倒是不太清楚,但是他在粮食屯田方面知道的也不少,他问道:“年初,经商司开始买卖海外的小岛屿,不少人都响应了起来,某都在海外卖了一个专属小岛,南海宽敞,岛屿众多,而且气候适合,为什么不在海上分土地!” “海上终究是海上,短时间之内是带动不了百姓大潮!” 孙权摇摇头,道:“不少人有些根深蒂固的念头,宁愿饿死在家,也不走出家门,孤现在就算握着一个澳洲,地大广阔,足够养活一个吴国,可也找不到多少移民源头!” “这倒也是!” 三人闻言,点点头,汉学文化,提倡这的落叶归根,家乡的观念很重。 所以,现在就算吴国坐拥南海的宽敞,也是大部分都是荒废,想要开发出来,需要潜序渐进的发展。 孙权站起来,走到小客厅,到了一杯茶,润润喉咙,道:“其实孤也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大功干戈,如今已经不是以前了,以前孤上面有一个父王,做事肆无忌惮,现在,孤做事情始终要忌惮三分!” “大王,此一时彼一时,这事情可不能蛮横的来,需要耐心一点!” 周瑜低声的劝告一番,他真的有些怕孙权大功干戈:“在这方面试探一下可以,但是绝对不能暴烈的制定政策!” “放心,孤懂的这方面的轻重!” 孙权颇有些无奈,他坐上了这个位置,有些时候也是一种束缚。 以前肆无忌惮的和世家斗,和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