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七章 吴魏之间的缓和 (第2/2页)
想了想,目光一动,连忙拱手道:“近日魏国还有风声传出,曹cao要册立大王子曹昂,为太子,以稳魏国朝政!” “周瑜。你这话,孤怎么听的,话中有话啊!” 孙权闻言,突然眉头一挑,目光冷然的看着周瑜。 “大王聪慧,微臣佩服!” 周瑜讪讪一笑。恭维的道。 “汝少来恭维孤,有话说话,别阴阳怪气的!”孙权撇了他一眼,冷冷的道。 “大王,当今吴国朝堂之上,不少大臣都认为,大王应该册立太子了,以稳定朝纲人心!”周瑜恭敬的道。 “册立太子?” 孙权一愣,目光扫过站在书案前的六七个部堂大臣。神情有些的阴鸷,最后看着的是自己的心腹鲁肃,冷冷的道:“这是谁提出来了?” “大王,这是钱塘侯和宗人府令最先提出的!” 鲁肃想了想,回答道。 “舅舅和叔父?” 孙权面容有些萧冷,嘴角扬起的一抹玩味的笑容,幽幽的问道:“他们是不是最近闲得慌,吃饱了撑着。没事做是吗?” 孙静是宗人府宗正,而吴景。当初他反对变法,所以在新政运行之后,也成了一个闲情的侯爷,这两个人倒是找到共同话题了。 “大王,朝中大臣,皆然认为。此乃合情合理!”鲁肃看了看孙权,咬了咬牙,躬身,低声的道:“太子之位乃是关乎吴国继承人的问题,如若不定下来。朝中人心不稳!” “继承人?孤今年才二十出头,不对,是二十还没有出头,你们都是不是都盼着孤死啊!”孙权目光如刀,一扫而过,声音冷冽,让几人都有些颤栗。 “臣等不敢!” 众臣连忙俯首而跪,齐声而道。 “此事以后莫提!”孙权摆摆手,冷冷的道。 “诺!” 众臣看着孙权的脸色,即使作为孙权最心腹的鲁肃也不敢在这事情上说什么了。 其实册立太子并不是他们很在乎的,毕竟孙权才二十岁,真真正正的春秋鼎盛,只不过最近宫中有流言,孙权偏爱孙策之子孙绍。 所有他们猜想要试探一下孙权的态度。 “周瑜,顾雍,鲁肃!”孙权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臣在!” “军机大会之后,内阁也该召开一次全国郡守府尹的大会,在民生问题方面,地方应该取得一致的共识,还有就是,你们内阁应该加强一下中枢对于地方的管辖!” 孙权看着三人,提醒的道。 内阁,现在说话的是张昭,朱治,还有新晋的内阁大臣蒯良,但是他们都已经开始渐渐的年纪偏大。 要说起来,内阁主梁骨是周瑜,鲁肃,顾雍这些年轻鼎盛之辈。 “诺!” 几人点点头。 周瑜想了想,站出来,道:“大王,微臣提议,内阁大会,在年底进行,毕竟如今各地新政不稳,这是时候若是不能稳住,难免会出现纰漏!” “鲁肃,你认为呢?”孙权想了想,也对,不过他没有立刻赞同,而是看了看鲁肃,问道。 “微臣赞同周尚书的意见!” 鲁肃点点头。 “你们认为如何?” “吾等赞同周尚书的意见!”几个大臣都点头表示赞同。 “好,就按照你说了!” 孙权想了想,问道:“周瑜,内阁大会的事情,你和张首辅好好商量一下,孤可不希望出什么问题!” “诺!”周瑜目光微微一亮,内阁他和张昭争权的事情,基本上朝堂都很清楚,孙权有意这么说,明摆着要支持他。 “对了,如今户部已经赔出了十三万石的粮食,可能支持住?” 这一次,虽然他赚了一个琅邪,但是也赔了比较惨。 “大王请放心,粮食从来不是吴国的缺口,交州夷洲的反馈,足够支持到秋收!”周瑜点头的道。 吴国最大的粮仓自然是江东六郡之地,然后附属粮仓有夷洲,夷洲两郡,大规模的屯年,每年能反馈国库十万石粮食以上。 而交州今年也渐渐的开荒出来,小有成效,也开始反馈中枢了。 去年大战荆州,吴国即使因为孙翊把持中枢,前线的几十万将士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如今更不会出现粮食问题。 一旦澳洲开发出,在这方面,吴国就更是游刃有余了。 “那就好!” 孙权松了一口,道:“到六七月份,也许荆州大营要动一动,孤可不希望在粮草方面,有任何的不足!” “荆州大营?” 众臣闻言,心中微微有些悸动,荆州大营毗邻的是蜀国,是要开战了吗? “大王,是不是有些过于着急了?”鲁肃站出来,低声的劝道。 “孤有分寸,这事情是军方的事情,你们只要管好民生就行了!” 孙权摆摆手,淡然的道:“况且,这一次要动的也不是蜀国,入川战役乃是倾国之战,若不能做好万分准备,孤是不会入川的!” “不是蜀国?” 几个大臣面面相窥,有些一头雾水。 “那大王想要打哪里?”顾雍问道。 “你们猜猜?” “南阳?”鲁肃瞳孔微微有些收缩。 “已经很接近了!”孙权笑了笑:“但是孤没有想和魏国翻脸!” “汉中!” 周瑜灵光一动,突然叫了出来:“借道南阳,打汉中,拿下汉中之后,进可攻,退可守,宛如一颗钉子,钉在的西侧,前可窥视关中,后可夹击蜀国,一举两得!”(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