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吾有上中下三策 (第3/3页)
就对这位王普心悦诚服。说道:“先生果然大才,吾不如也!当向世子表明先生大功!” 这个时候,那王普才放心下来。一直观察着李奇的神色,为自己小命有些担心。
毕竟,这世界上嫉贤妒能的家伙实在太多。王普一无所有,遇到这么一位将领,随手把其杀了,将其功劳占为己有,此事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的! 所以,若非实在没有办法。王普另可去直接求见那位范易世子,也不愿意求见范易手下将领。这就是作为老板的和手下的利益不一样,格局不一样了。 然而,此刻见到李奇一脸诚挚,躬身行礼。这王普就有些感到不好意思,似乎自家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 自嘲一笑,心中想道,这位世子当真会用人啊! 这拿下燕州,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 李奇此人军事才能只能说是合格,并无太多惊采绝艳之处。然而此人性格宽宏厚重,勤劳王事。却是来这燕州的最佳人选。最容易收服燕州这些各方势力之心啊! 如此,就有些悠然神往。也不知道这位范易世子。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大凡能够建功立业之人,都有着不凡之处。 而范易以南伐北,三万大军灭成州,下汉郡。百万雄师渡江,横扫北地,几乎快要一统天下。 今日得见,手下大将李奇又是这般人物,可见其麾下人才鼎盛。真的是平定天下的命世之主的规模啊! “如此,就先行此上策!”李奇下定了决心:“不过,也该禀报世子一声。” 当夜,巫人准备出城逃窜。然而刚刚开城门,立刻金鼓齐鸣,万箭齐发。又将其射了回去。 第二日,各路义军就开始被命令着。挖掘土方,筑造长围。 所谓的长围。无非就是挖掘坑道而已。却在坑道一侧,将土石高高堆起,形成工事,将敌人死死困在城中。 这是最蠢,最费力的攻城办法。然而在兵力充足的时候,却也是最稳妥的办法。然而非几个月,数年时间不能见功。 甚至最为极端的,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之中,蒙古困襄阳长达五年。一直到其弹尽粮绝…… 这往往是各种攻城手段都不成功之后。方才施展的没有办法的办法。自家所消耗的也是天文数字。 然而,李奇却上来就施展了此种战术。 消息沿着大河水路,用了将近一个月才传到了洛城之中。 这个时候,范易先没有评价此事如何。反而叹息,看起来应该修筑一条运河,使燕州城附近的河道和大河相连,如此不仅消息,便是物资往来就方便太多了! 不过,这也是想想而已。这是另外一个世界隋炀帝之功。以隋朝大一统的富强之姿,都被大运河给拖垮。 现在范易甚至没有统一天下,就想劳民伤财的修建运河。哪怕规模远远不及,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汝等拟订人选。”范易淡淡的说着:“向燕州派遣官吏,还有征召燕州的豪杰士子,来我幕府之中!” 这是一开始。就要异地为官了。周安心领神会,说着:“是!” “那燕州城之事该怎么办?”这虽然问的含蓄。但是说的还是李奇用着费力不讨好的功夫,筑造长围的事情。 范易淡淡一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已经派了阿奇独当一面。这些事情,就由他指挥去!” 周安心中凛然,想不到范易居然如此信任李奇,顿时不该再多说,躬身而退下去。 “还有,各地官吏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地神庙。此事,一定要抓紧!” “是!” 国之大事,为唯祀于戎。各地设立地神庙,取代青阳道的信奉的青神阳天,自然是头等大事。 谁让范家父子信奉地神君呢?甚至有着传言,地神君还是范家家神。 想到这里,连周安都为之一阵羡慕。范家眼看着要席卷天下了,日后那地神君跟着,岂不是更要…… 打住,神灵之事,非凡人所易插手…… 幽都是一个奇妙的所在,宛如**的鬼域,甚至都有些阴世的雏形。 上古时代的应邑就建在此处,随着上古神族的败亡,此地就开始喂煞气所笼罩,不断向着大地深处坠落而去。 日后在这附近,又是中土和草原上的巫族的分界线,双方之间在此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的大战。 古战场一层层的叠加起来,更是形成了地神君原先进入过的那一片危险的古战场的鬼域。 然而,此地不过也只是幽都的外围而已。昔日应邑的所在,再无人敢于深入。甚至当初北方黑帝坐镇阴山,就是为了防备其中的一些恐怖存在,逃出之后,肆虐人间。 而据说就是因为这片庞大的古战场,杀气大盛,鬼怪横行。以至于连普通的军队都不敢轻易通过。 因此,把北方巫人给隔绝在了幽都以北。也罢塞外的巫人分割成了北方巫人和西方巫人…… 随之而来的,就是占据北方的巫人交通不畅,开始衰落。而西方巫人,有着西域诸国可以抢掠,又处在商道上。开始变得日渐强大。 在这幽都附近,已经数百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了。而大军从这古战场穿过,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五万西灵骑兵,从冥泽出发,绕过大漠的边缘,在草原上,历经了这么多天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这幽都的外围。 尽管是白日,但是走到此处范围,依旧觉着到处灰蒙蒙的,阳光也是惨白,让人看不清楚一两百米之外的情形。 战马都显得不安,这些骑兵们也一样。虽然只有五万骑兵,但是准备的马匹,却起码有着十多万。 每个人都是一人两马,甚至三马。如此才能承受长距离的快速移动,否则这些马匹早就承受不了了。(未完待续。。)u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