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掌门人_第七百五十章 亚美利坚的势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章 亚美利坚的势力 (第2/4页)

的发现。

    稍晚一百多年后,大明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各国,“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促使东南亚国家向明称臣纳贡,向世界宣扬国威。

    与此同时,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远征船队开始非洲西北部的探索,陆续发现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以及位于非洲和巴西之间的中途的佛得角及佛得角群岛。

    1450年欧洲的活版印刷技术出现,书本的大量印刷,使得知识得到广泛传播,由于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思想基础。

    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通往东方的陆上和海上商路分别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

    陆路受阻,欧洲人开始开辟从海路到达东方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501年亚美利哥·维斯普奇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确认这是一块新的大陆,但不是印度,后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

    如此,世界正式进入大航海时代元年。

    几年之后,葡萄牙占领了郑和曾经过的印度果阿。而后,葡萄牙使节到达广州。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1521年西班牙的埃尔南多.科尔特斯攻取特诺奇蒂特兰城,新大陆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灭亡。

    1521年麦哲伦战死菲律宾,其手下继续航行,发现香料群岛,8月,中葡“屯门之战”爆发,9月,葡萄牙船败逃马六甲。第二年,9月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529年葡西两国签订,在香料群岛以东17度处又划了一条分界线,完成了亚洲地区的势力划分。

    1532年葡萄牙贵族马丁·苏沙从法国人手里夺回巴西。

    1533年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灭亡新大陆的“黄金之国”印加帝国。

    1558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为了扩展英国的海上势力而积极的鼓励海盗活动。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胜,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以后的几年又会同俞大猷所率俞家军进行兴化、平海、等平倭战役,连战连胜。1565年,长期为害的倭寇之患,终被荡平。

    1571年勒班多战役爆发,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该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1580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

    1581年原尼德兰北部地区宣布独立,荷兰诞生。

    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丰臣秀吉跨海入侵朝鲜,大明援朝,击破倭寇。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602年属东印度公司成立,英荷两国矛盾加剧。1604年法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岛。

    1629年里斯本爆发小规模战争,戈麦斯所属的葡萄牙皇家海军来到大明沿海寻求商机,遇上常威。

    1630年后,常威的远洋舰队成立,去年颜如玉率军收服台湾岛。

    整个15世纪末到16世纪,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末,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好像谁有了它就有了一切。

    贵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15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同是国防贸易的支付手段。

    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像发疯似地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哥伦布就说过:“黄金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灵魂进入天堂。”

    然而,欧洲产金不多,银主要产于德国。从15世纪后半期起,德国年产银量不断增加,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西欧商人在同东方贸易中运进价格昂贵的丝绸和香料,又使贵金属大量外流。有些国家为缓解贵金属短缺,一再下令禁止金银出口,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1295年一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金银,日本的金多无数用来盖房,而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

    这本书的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

    先驱者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15世纪末以前,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

    另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波斯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这几条商路本来就经过意大利、阿拉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转手,才能将货物运抵西欧。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

    15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的欧洲人已能制造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适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