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一章 唇枪舌剑 (第2/6页)
又不想贪赃枉法吸取民脂民膏,怎么办呢?只能自己想办法赚点银子花销,可是我又不想赚取普通工人、农人的血汗钱,也不想当坐地起价的jianian商,于是,只能集合大明的天才人物和能工巧匠们,所以,才有了镇江机器局,继而有了京师机器局。” “有了机器就有了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商品将以十倍、百倍的速度被生产出来,有了商品就需要销路,这些新奇商品不但需要在大明销售,还需要向海外各国销售,要远涉重洋就需要对付各国海军和海盗,这就需要强大的武装舰队,舰队在航行途中,不但可以赚取高额暴利,还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为我大明开拓疆域!” 看着三人常威缓缓的说道:“这无疑是一条暂新的累积或者说是掠夺财富之路,也是未来的世界形势,这些事情在拙作中都有着详细阐述。” “扯远了,回到我大明的故有问题上来,大明的问题是,商人富可敌国,而国库一贫如洗,试想,各位富豪、世家拥有天量的财富,却不愿意分出一点点给朝廷,以朝廷孱弱的财政能力,如何抵御后金?如何剿灭流民?” “而一旦到了朝廷倾覆,改朝换代的时候,不管是江南的富豪,还是北方的世族,都将被战火所毁灭。正是处于挽救国家和天下的目的,我才提出十分之一的工商税,这些话我在这里说过,在朝廷里同样说过,道理大家都懂,只希望大家合作一点,我也算过账,机器局出产的机器虽然昂贵,但是,使用机器之后,效率和利润将是原来的十倍以上。” “十分之一的工商税看起来很重,可原来一年赚一万两缴十两的税,如今一年赚十万两以上缴一万两的税那个更加划算呢?” 说到这里常威长身而起,手按剑柄,朗声道:“我早就说过了,今天在这里,再次重申一遍:史的车轮已经轰轰转动,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从武林大会前常威回到江南以来,至今已有一个月,这一个月时间,除了回到镇江的第一时间常威对百姓们说了工业黄金时代的话之后,几乎没有吐露过任何表明立场的言语。不管是武林大会上成为天下第一,还是剿倭,都是顺势为之。 如今,常威终于露出权臣的獠牙来了! “动少的话我们都理解,可凡事都要又一个适应的过程吧,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太过激进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啊。”楚同尘的话倒让常威刮目相看了,金戈会果然还是有人才的。 “凡事都要有个熟悉过程?这话不错,江南的水有多深,你们比我更清楚,根据你们的经验看,大家需要多久才能了解江湖呢?” “总要三五年吧。”粱克成再度抢过话去,他的态度忽左忽右,让人着实摸不到头绪。 “两三年足矣!”楚同尘毕竟是老江湖,既不愿睁眼说瞎话也不敢胡乱煳弄常威。 “那就折中一下,江南世家和巨商、富豪们,智慧过人,三年之内也该能转过转个弯,也能处理好手上的产业了。不过,三年时间说长不长,可说短也不短,你们可以回忆一下,东林党和魏公公在掌权的前三年都做了些什么。” 三人的脸色都有些不自然,粱克成连唿吸都是一滞。 东林党最显赫的战绩就是一手覆灭强盛的三党,而魏忠贤的战绩则是覆灭如日中天的东林党,执掌朝廷权柄! 这些事情的细节别人或许不知道,可身为世家子的粱克成又怎么会不清楚呢? 万皇帝死后,在东林大将杨涟的努力下,朱常洛即位,是为泰昌皇帝明光宗。·虽然他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死了,但杨涟又挺身而出,与王安里应外合,拼死一搏,把他的儿子朱由校扶上皇位,并最终掌控朝政。 东林党能掌权,一靠杨涟,二靠皇帝的回报。但东林党上位后,齐、楚、浙三党仍然很强大,要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东林党中的许多成员,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信念,他们无比激进,从万年间开始就‘党同伐异’斗了几十年,可以说是满朝仇人,特别是三党,前人退休,后人接班,一代一代,前仆后继。 先后有争国本、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只要是个机会,只要不是自己人,立即划入邪党行列,根本不管什么朝政,就是玩站队,用什么偷书、京察等手段赶尽杀绝! 东林党人多是苏松大族出身,人多势众,财雄势大,占据优势,三党迫于压力,形成联盟,共同对付东林党,因而,实力差距不大,几十年来谁也弄不死谁。 万末年,奇人汪文言抵达京师,加入东林党,于是,斗争的天平倾斜了,东林党彻底打败三党,独掌朝政!以一人之力倾覆天下,玩弄朝堂百官,这就是汪文言的实力! 汪文言,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连秀才都不是,甚至没有进过考场,只是一介狱吏! 大明的一个县只有县令、县丞有品级,其余的小吏不算官,但他们却有权力。因为,县令都是进士、举人之类,下来最多干三年就会走人,没有根基,也不想经营关系。 人们经营人际关系的心思都放在上面,没人会把精力放在编制当地的关系网上,反正你编的再好,三两年就要走人,根本没必要! 所以,具体的事情都由胥吏来办,这些地头蛇世代掌握权力,像常威灭的那个微山县的张家就掌握了一百多年的夏镇船闸,皇帝、官员换多少个都跟他们没关系,这种地头蛇拥有独门的业务窍门,权力在手,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活的比皇帝还滋润。 汪文言,就是胥吏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名精通收贿赂、拿黑钱的狱吏,汪文言是独特的,因为他仗义疏财,名声极大,路子极野,关系网非常庞大,任徽州知府都对他礼让三分,后来,东林党人刑部郎中于玉立,举荐汪文言到京城,汪文言没考过科举,身份低,东林党那帮进士根本就不搭理他。 但汪文言的本事太大了,出钱捐了个监生,转个身就混进了国子监。 取得了身份的汪文言,根本就停不下来,上下打点,左右逢源,短短一个月,上至六部官员,下到举子太学生,一个个全都混熟了,然后,摇身一变成了京师里的风云人物。 混脸熟、出名的第一步计划完成后,汪文言立即开始第二步计划,交朋友,汪文言交的朋友是王安! 王安是太监,是皇太子朱常洛的贴身太监,但这位太子混的太背了,娘死了,爹不待见,连带着王安也混的很差,但汪文言的眼光太毒了,他认定朱常洛会登上皇位。 因而,汪文言全力拉拢王安,大小事情全帮他办妥当,钱财东西,缺什么送什么。这种力度的拉拢,自然打动了王安这个混的差的太监,他把汪文言当成兄弟、知己。 一年后,万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夜,当杨涟秘密找到王安,说:万皇帝即将驾崩,立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