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掌门人_第六百零三章 孙承宗误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三章 孙承宗误国 (第3/3页)

将辽民悉数移送关内,一来可以妥善保护,二来可以节省大笔的钱财。更重要的是辽民在关外遭受天灾,根本活不下去,辽民留在关外不饿死也会被后金掳掠而去,饱受奴役之苦,还不如让他们在关内自耕自种、自给自足。

    因此,以坚壁清野的方式将辽民移送至关内以后,辽东、辽西在大旱和严寒的天灾之下势必千里无人烟,大明只要断绝关外马市,不让一粒粮食从关内落入后金手里,那后金除了挨饿受冻,饿死一大片人,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

    但大明的文官们认为,这罪孽太过深重!

    然而,当时朝廷有没有必要,在自己财力不支以致于军力尚不能恢复的情况下,和已经因为遭了天灾而变得穷凶极恶的后金,去争夺赤地千里的辽东?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啊!

    此前,作为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在王化贞丢失广宁以后,果断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军民全部撤往关内,不仅放弃辽西,甚至连锦州、宁远都不要了,是非常正确的战略!

    在熊廷弼战略撤退以后,后金若要再攻击大明,那就得从沈阳一直前行到山海关关城,一路荒芜人烟、赤地千里,这样,后金的补给线会拉到上千里,要知道大明的山海关,可不是草原上部落的小土城、小帐篷,纵马踏平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攻城武器,甚至是重型火炮。其中还要经过辽河、大凌河、小凌河,何其困难也?

    把后金从辽东、辽西拉到山海关关门来决战,后金是劳师袭远,明军是以逸待劳,这种事情稍微懂一点军事的人都明白!

    若大明有意要和后金决战,就应当选在山海关,而非锦州,远去锦州是拉长了明军的补给线,选在山海关关城则是拉长了后金的补给线,这是个非常简单的战略问题。

    此时,明军的正确选择应该是加强山海关的防御,应该是支持熊廷弼、王在晋坚壁清野的大战略;应该是听袁可立的,全力支持东江镇逐步壮大,保证朝鲜安全,对后金进行军事和经济封锁;应该是笼络鞑靼林丹汗,一来共同牵制后金,二来让其他几个与林丹汗相临的边镇获得稳定,不让边防再出现其他问题;应该是听王之臣的,决不对后金开马市,决不让一粒粮食流入后金的地盘,让后金享受天灾的威力。

    但是,这些策略都没有落实。

    但是袁可立看出来了,王在晋看出来了,后来的王之臣看出来了,很多人看出来了;但孙承宗没看出来,袁崇焕没看出来,辽东军阀没有看出来,东林党没看出来,或者说他们不愿意看出来!

    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看不出来或者不愿意看出来呢?大致原因有三。

    其一:漂没!在关外不论是修城,筑城,练兵等等事务都需要用钱,朝官在其中可大量克扣、收取大量手续费,就是所谓的漂没。一旦弃宁锦,漂没没了,文官利益受损,因此,朝官必须不支持放弃宁远、锦州。

    其二:罪名!弃土之恶名谁愿意担当?朝官无人敢于担当!或者说是谁也担当不起,丢弃数百上千里国土的罪名足以让一个或者几十个官员诛灭九族,遗臭万年。熊廷弼只不过尝试了一下,就被斩,并传九边永远不许收敛尸体!袁可立、王在晋、王之臣加在一起也抗不下这等罪名!

    其三:虚名!就算弃宁锦,后金也不会占领,不久之后,朝官会为虚名要求收回宁锦,之后就可不费吹灰之力的片面宣布复土四百里,又可留名青史,又可得朝庭赏赐!这个虚名的威力有多大?看看常威就知道,打了大半年仗,就变成秦国公、擢锦衣卫都指挥使、加三孤、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收了辽东灭了后金,还要封王!当然常威的战功和杀伤人数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水分!

    有这些原因在,没有人敢用熊廷弼、王在晋坚壁清野,决战山海关的策略,只能用孙承宗、袁崇焕的办法!

    孙、袁这对师徒的办法是什么呢?--关宁锦防线!

    孙承宗赶走了王在晋,和袁崇焕一起修建了山海关到宁远、锦州的防线,这条防线连绵四百里,且防线内城堡密布,守兵从四万扩充到了十五万人。不得不说孙承宗太搞笑,他质问王在晋的一大理由是扩军,结果人家王在晋只要四万人,他一下子增加了十一万人!

    这支大军每年军饷就达四百万,到了后期蓟镇防守薄弱,皇太极数次从蓟镇进入关内烧杀掳掠,导致这条防线名存实亡,成了可笑的摆设!从这里就看出常威占领大宁,巩固蓟镇到底有多么重要了!

    孙承宗和袁崇焕为什么要把战线往前推这么多呢?答案还是虚名!他们急于收复失地和抢功,然而关外赤地千里,危险异常,每年后金军都要来回扫几圈,你能指望那里收粮?

    孙承宗经营关宁锦防线几年,开地二十万亩,收回银子十五万两。这是个什么成绩?还不够他一个月的开销啊!!!

    但他的理由却很充分啊!努尔哈赤打到家门口怎么办?山海关顶不住怎么办?谁负责!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因为山海关,后金根本不敢来碰!

    因为,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之间是沿海边的燕山山脉走向,宁远正建在山脉上,但燕山山脉在华北平原前面向左拐了一下,给辽西走廊关了一道大门,从而形成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

    山海关地势奇伟雄峻,北面山河纵横、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没有坚船利炮的水师根本无法展开任何兵力,也无法长期驻扎,而山海关以南地势开阔、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关内明军可以随时随地的增强兵力、装备和各种防御物资,这样的地势不但后金那些破炮永远无法正面攻破山海关,就连常威那些线膛炮拉来也只能望关兴叹!

    理论上山海关打不破!但谁都不敢保证山海关打不破,因为,兵凶战危,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加上漂没,罪名和虚名三大原因,以及文官集团的巨大影响力在,大家只能任由孙承宗和袁崇焕折腾那摆设一般的关宁锦防线!

    荒唐吗?朝廷的事情就是这么荒唐!这就是东林误国的一大恶果!这就是所谓的孙承宗误国!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因为,有了常威!8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