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准备第三步计划  (第1/2页)
    杨仪将与李衡的交谈说了一遍。    诸葛亮拿着那些纸,仔细翻阅,并且用手抚摸,感受着纸的质地。    “丞相,李衡说这一次造的有些急,所以质地……”    诸葛亮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这些纸,说道:“情有可原,我能理解。”    “丞相,应该立刻派人将造纸所保护起来。”    “有这样几点要你去做。”诸葛亮放下手中的纸,对杨仪说道,“一是派一支人马从渭河开出一条渠,专门给李衡造纸所用,废水另外处理;二是核对他还需要增加多少人;三是派人寻充足的竹子。”    杨仪立刻就意识过来。    现在在渭水之畔造纸,若是魏军反应过来,可能连夜渡河搞破坏。    丞相心思缜密,第一点是最重要的。    杨仪说道:“丞相放心,我会处理好,汉中和成都需要分别开设吗?”    “暂时不要心急,现在这个纸还很粗糙,李衡在制造的过程中,整个制造工序应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要给他时间。”    “是。”杨仪应了一声。    “从现在开始,每个屯每个月下发十张纸,每十天汇报一次屯田进度,后勤运输,每一个官员一个月配五十张纸,吏员配一百张纸,我要粮食每一个节点的详细记录。”    “是!”    诸葛亮最擅长的其实就是精细化管理。    很多人说诸葛亮不擅长用人,这话基本上是没有做过实际管理的人随口说的。    季汉不同于魏国,季汉家底薄,外敌强大,内部又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愿意北伐。    季汉家里有男人的,男人都得上战场,女人都出来耕田和织布。    小国想要讨伐大国,就必须动员全体。    所以,诸葛亮能做到不管就是管的最高境界吗?    做不到!    凡必躬亲,才能保证季汉的精细化运作。    这就是为什么说他燃烧自己的寿元妄想补天的原因。    最后星落五丈原,只能含恨而去。    如今有了纸,对于诸葛亮的精细化管理,无疑是如虎添翼。    诸葛亮现在还只是交代了目前的屯田和目前的后勤运输。    实际上他没有说的,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以后屯田数会不会大量增加?    一旦规模变大,对文书化的精细管理要求就更高,纸的价值体现就更明显。    例如成都以后会不会设造纸所,管理季汉各郡县,要不要全部纸质化办公?    国家机器需要高效运转!    杨仪正要出去,却似乎想起什么,又说道:“看来是我当初错怪了李衡,他确实非等闲之辈,不仅医术了得,还会造纸。如今间接的解决了屯田统计等的诸多问题。”    “丞相,依照大汉论功行赏的制度,您看这李衡要不要给他封个官?”    “封什么官?”    “织染署丞。”    “此事你定即可。”诸葛亮虽然这么说,但心中却已经动了别的想法。    造纸算是大功劳,给如此小官显然不妥。    但他还打算再观察观察李衡。    而且在他眼里,李衡很年轻,他想让李衡在基层多待一段时间,磨炼磨炼心性。    “是。”    被赐官的文牒很快就送到了李衡手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