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必将臣服于朕的脚下  (第1/2页)
    如今,韩信已将龙象般若功修炼至第十层,功力大进,另外,他还修炼了一种轻功名为飞燕渡,达到登堂入室之境。    他的个人实力,已是非常强横。    武右相蒙恬的实力,比韩信还要高一些,龙象般若功修炼至第十二层,距离圆满也不远了,其他武学亦有在参悟。    安排好岭南三郡之事后,赵扶苏又道:“工部尚书何在?”    一名脸色微黑、身材敦实的络腮胡中年男子走出朝班,拱手行礼:“臣在!”    赵扶苏道:    “朕命你筹建大秦造船局,负责建造福船、宝船。    三年内,朕定要见到至少一百艘福船、十艘宝船。    这是关于福船、宝船的建造资料,你拿去。”    近侍太监即刻拿着两本厚厚的书册,送到工部尚书手中。    鲁元接过书册,跪拜在地,道:“诺!”    是的,赵扶苏这是在为征服全球、统一世界做准备。    他对着工部尚书又道:“鲁元,神臂弩、铁浮屠装备等铸造工作,也要抓紧时间大批量生产。”    “诺。”鲁元领命。    接下来的时间,赵扶苏又颁布了一系列新诏令,包括官服改革、教育改革等等,方才结束朝会。    这一天,对于大秦帝国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退朝后,    赵扶苏回到御书房,坐到龙案后,却是微微皱眉,揉了揉眉心。    他也有烦心之事。    最主要的一件事,便是人才不够用。    大秦官制改革后,需要大批的人才,虽然赵扶苏身边有文有蒙毅、萧何,武有蒙恬、韩信、王离等,但,对于要征服全球的大秦帝国来说,人才还有天大的缺口。    若是没有足够多的人才,以后就算打下全球,也无法治理好。    最终搞得跟成吉思汗一样,即便铁蹄踏遍欧亚大陆,疆域无效辽阔,但很快就会分崩瓦解,昙花一现。    赵扶苏已下令,于五年内,要大秦各郡、县、乡,大范围设立乡学、县学、郡学。    届时,只要是适龄的孩童都可以到乡学接受启蒙、教育。    乡学一般学习五年;    若能通过考核,便升入县学,学习三年;    再通过考核则升入郡学,同样学习三年;    最后,通过考核便是升入国学。    乡学、县学生员,要学习简体汉字、数学等全部学科。    郡学生员,则开始依据个人禀赋,进行分类别的教授,善于文字、史学方面的则选择文科;善于数学等方面的则选择理科。    是的,赵扶苏将后世的教育体系,经过改良之后,搬到了大秦。    在两千年前的大秦朝,慢慢生根发芽,如同铁杵磨针般缓缓改变大秦文脉……    他能推行全民教育有两个重要基础。    其中一个重要基础,便是土豆、小麦、番薯、优质棉花种子等高产农作物,在大秦全面普及。    再加上制造肥料技术也即将普及,从而使得秦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能够很好的解决温饱问题。    唯有如此,百姓才有余力将子嗣后代,送入学堂学习。    否则,连肚子都填不饱,学习就更无从谈起,孩子们还是在家帮忙放牛牧羊、刨地,整口吃的更现实!    当然,物质只是推行全民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基础;    还有一个基础则是赵扶苏个人威望极高,并有文武内阁的全力支持,可以压制秦朝内部的一众贵族。    毕竟,在先秦,读书当官基本上都是贵族的事情,寒门百姓得到教育的机会几乎为零。    大字不识一个,诏令都看不懂,还想当官?    简直痴人说梦。    推广全民教育、并从全民中择优选拔人才,等于是打破贵族对官场的垄断。    利益纠葛,动了贵族阶层的奶酪,自然会引起贵族阶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