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 丁伟、吴城受命伏击大合中队  (第1/2页)
    “据可靠情报。”    “鬼子驻阳泉的第二十九旅团第三步兵大队的大合中队,将于二十五日从阳泉启程,经过昔阳,辽县,前往下庄据点。”    总部,参谋部。    看到来自阳泉的情报,副总参谋长愣了好大一会儿。    三月十号,阳泉出发增援山岛联队的河津中队,才被李云龙整个吃掉,短短半个月,鬼子就又打算派一个中队单独过来?    甚至连路线都没有变!    这么嚣张,不把八路军放在眼里?    还是,这是一个陷阱?    “你怎么看?”    副总参看向师长。    “大概率,这条情报是真的。”    师长思索片刻,说道:    “虽然在辽县战俘营和杏子沟,鬼子连续吃了两次亏,但两个步兵中队,还有一个山本特工队,加起来也不到四百个鬼子。”    “参谋次长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大佐,和坂田一个级别。”    “第一军总兵力有七万七千多人,这还不包括补充联队两千多鬼子。”    “这点损失,对于第一军来说,很轻微。”    “更别说华北方面军了。”    “而且,鬼子估计做梦也想不到,李云龙有了一个财神爷,手眼通天,几百吨粮食,百万发子弹随便运输进根据地,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说到这里,师长和副总参表情带着一丝疑惑。    李云龙那位财神爷出现超过一个月了,总部也调查了快二十天,但物资运输路线,武器产地,那是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就仿佛,凭空出现的一样。    副总参继续说道:    “在鬼子看来,我们不过是虚张声势,集中力量伏击了他们几个步兵中队,以刺激根据地士气。”    “所以很嚣张的再次派出一个中队,甚至连保密措施都缩减了。”    “不过,也不能排除是小鬼子陷阱。”    “我的意见是,可以伏击,但需要做好应对准备。”    “我同意。”    副总参也表示和师长一个意见。    抗战打了这么久,他们对小鬼子的脾气还不了解?    那可是狂妄到没边了,而且性格刻板、执拗、固执到不可思议,自己认定的事情,哪怕在一个地方连续摔倒好几次,有时候也不会认错。    情报很快被传递给了三八六旅。    ···    “哈哈··”    “天助我也!”    收到情报,旅长当场从桌子上跳了起来。    他正想干一票呢,结果,这鬼子不就来了?    一个步兵中队。    还是一个一百五十人的步兵中队,简直是太适合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    “你打算让谁上?”    旅部参谋长问道。    二月份之前,一个鬼子中队,那三八六旅估摸着需要大举出动,最少三个主力团,一个打埋伏,两个阻击鬼子增援部队。    之前部队子弹太缺乏,而且几乎没有补充能力,所以战斗力求尽量减少子弹消耗,全歼一个鬼子步兵中队还真不容易。    即便抵近埋伏刺刀见红,也得突破鬼子火力网。    一来,部队自身伤亡不会小。    二来,战斗时间不会短,鬼子巡逻队极有可能发现,从而吸引过来援军。    战争打到现在,鬼子已经不会狂妄到随便进入狭窄易设伏地段,除非是杏子沟这种看上去非常不适合伏击的地形。    不过嘛,今时不同往日。    随着三百五十挺捷克式发下去,一百多万发子弹库存,以及,各团从李云龙那边捞到的好处。    各团火力三倍于以往。    尤其是三十八团,可谓薅一大笔好处,旅部都眼红不已。    更别说,旅部还有不少掷弹筒榴弹,60迫击炮炮弹,轻炮火也极大提升。    伏击一个鬼子步兵中队,在有情报支持的情况下,不需要出动太多部队,两个主力团足以,而且伤亡不会有多大。    “三十八团和新一团。”    旅长做出了决定:    “这两个狗东西,家底最富裕。”    “丁伟?”    “很合适。”    旅参谋长点了点头:    “鬼子吃了一次亏,虽然依旧狂妄,但肯定不会以密集队形行军了,现在伏击,没有杏子沟那么容易了。”    “丁伟做事稳重,心思细腻但又大胆。”    “三十八团吴城又正好是丁伟的老部下,是丁伟一手带出来的。”    “非常合适。”    ···    “团长,你这是哪儿搞来的!”    邢家村。    新一团驻地。    当丁伟带着五十吨粮食,四吨猪板油回到团部,顿时吸引了整个邢家村数百新一团战士的关注。    一营数百个战士,团部警卫排,团部参谋,保卫科等团部人员,超过六百人,齐齐伸长脖子看着那装满一辆辆板车的白面,玉米面,一箱箱猪板油。    在新一团,战士其实日子还不错,顿顿有的吃。    比以前穷苦日子好不少。    但吃不饱,更吃不好,加上部队训练强度高,几乎每个战士都感觉肚子里空空的。    如今看到一袋袋粮食,不少战士甚至不自觉的口水都流了出来,包括和丁伟一起过来的,丁伟老部下,现新一团一营长。    “通讯班。”    没有理会一营长的问题,丁伟走进团部,就扯起嗓子,喊来了团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