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队友和室友  (第2/3页)
的。    “看来只能等放假再回家住了。”段培林马上接受了现实,他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放弃难得的试训机会。    他们这些来参加试训的人是有假期的,不过时间短,大概只有家在琴岛市区的能回家住上一晚。    “快快快,走快点,这个就是咱们平常陆地训练的地方啊。”晚上,依然是侯思源走在人群的最前面,她旁边跟着徐朵朵。    在付聪的介绍下,张乐三人知道侯思源和徐朵朵是郑教练从东北带来琴岛市的,侯思源就是琴岛队的大师姐。    “这块就是训练的地儿平时,陆上。”付聪向几个男生介绍。    到了傍晚,付聪和丁浩终于回了宿舍,带着张乐三人来到运动员活动中心。    张乐在进门前发现了挂在活动中心墙上的门牌“琴岛市短道速滑队”。    “这个就是我们的活动中心。”穿过陆上训练的场地,张乐和队友们走进了一间宽敞的屋子,郑凯新已经在里面等着了。    “哇。”发现屋子中间的长桌上摆满了餐盒,老队员们连忙跑到桌前。    “这都是给我们吃的?”徐朵朵惊讶地问道,“这都不像你了,平常抠抠搜搜的。”    “快坐这儿吃吧,别傻愣着了。”郑凯新脱下手上戴着的一次性手套。    “教练,今天你生日啊?”付聪打开餐盒,放在鼻前闻了闻炸鸡的香味。    “天天盼着我生日。那我生日不请你们吃了一顿饭吗?”郑凯新没好气地说道。    “等会,教练,你平时都不让我们吃这些油炸的,今儿是咋了,不会是陷阱吧?”桌上摆满了平时根本见不到的炸鸡,侯思源挺纳闷。    “这不会是最后的晚餐吧?”徐朵朵猜测道。    “还是老队员了解我呀,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啊。这所有的油炸食品,以后就不许碰了,跟你们绝缘了啊。”郑凯新笑眯了眼。    张乐三人在付聪和丁浩旁边坐下。    他们这还没当上正式的运动员,郑教练就开始按运动员的标准来控制他们的饮食了。    “陈冕,你也吃点。”其他人都吃上了,郑凯新发现就陈冕一个人端着杯绿茶在那喝,炸鸡一口没吃。    “我训练不达标不能吃这些。”炸鸡对陈冕的诱惑可没滑冰大。    “别整那没用的了,让你吃你就赶快吃得了。”郑凯新内心想到,啥人啊这是。    “教练,您说东北话真好玩。”一个东北长大的女生听出了郑教练的东北口音。    “我这是东北话?你是不了解你自己吧,我跟你比,我这是普通话。你老严重了,你那东北口音。”郑凯新跟女生开玩笑道。    “教练是东北人当然说东北话。”顾乐奕给大家介绍道,“教练,我来之前特意了解过您,您是距离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金牌很近的人,是我们的榜样。”    “榜样。”琴岛队的队员一起给郑凯新鼓掌。    郑凯新以前是国家队的主力队员,当初还参加过冬奥会。    能够代表国家出征冬奥会的运动员绝对称得上是当时国内最顶尖的运动员。    “行了,吃还堵不上你们的嘴。”郑凯新喝了口绿茶,“好汉不提当年勇,这都是以前的事了。”    “我知道啊,咱们这些新队员啊,有的呢是喜欢滑冰,有的呢是从花样滑冰转过来的。不管你们以前是什么样的基础,到我这儿了只有一条:好好滑。生活上有什么要求随时提。”    “那教练,我们那宿舍环境,是不是有点太差了。”郑教练发话,顾乐奕提出了她的意见。    这个时间点的东山省内能同意孩子搞冰上运动的,大部分家庭条件都不差。    “我觉得还好啦。要不是琴岛成立了短道速滑队,我们还没机会滑呢。”陈冕站出来说道,她是顾乐奕的室友,“我小时候是东北长大的,后来搬到了泉城,本来都以为再也滑不了冰了。”    “是,那个,咱们琴岛队刚刚成立,条件照人东北肯定是差。不过没关系,你们就尽管好好练,这个改善环境这事呢,我想办法。”    郑凯新向队员们表态,保障队员的生活环境是他这个教练的责任。    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不需要运动员们去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    “来,吃点水果。”李敏端着果盘走了进来。    “师母。”老队员们纷纷叫道。    “来,我给大家隆重地介绍一下,这是你们的英语老师,李敏李老师。”郑凯新向新队员介绍李敏。    孩子们平时忙于训练,郑凯新特地请了自己的妻子来给队员们补习英语。    “你们好。”李敏打了个招呼。    “师母好。”众人站起身来回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