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0章 侮辱性极强 (第2/4页)
个马车夫,与周围的艺术气息格格不入。 兰伯特却总觉得对方有几分熟悉, “你是……” 磕磕巴巴,说不上来。 老人呵呵一笑, “你或许看过我那些橙色、黄色、红色的画像。” 兰伯特:!!! “橙色?你是高更先生?” 保罗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代表作品有《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这种名人,混艺术圈的人没道理认不出。 但高更远离主流社会实在是太久了, 1886年,他离开巴黎来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镇,随后,日益厌倦文明社会而一心遁迹蛮荒,在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定居,其后又迁往马克萨斯群岛。 他与世隔绝,卖画基本只联系代理商。 兰伯特懵了, “你不是病得很重吗?” “是的。” 高更苦恼地拍了拍胸口, “我的心脏跳动得越来越无力。而且,我想你也不会愿意看到我双腿的惨状,那里已经长满湿疹了。” 兰伯特心中不由得叹气, 眼前站着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却要马上不久于人世。 高更说道:“不过,我很满足。” 他的视线移向画廊的中心, 在那里,《银河睡莲》正静静地被世人瞻仰。 他说:“能看到这种杰出的画作,我此生无憾了。” 兰伯特也看过去, 坦白讲,那幅画他有些欣赏不了, 而且不只那幅,周围的那些奇形怪状的画都有些超出他的欣赏水平。 高更说道:“你喜欢哪一幅?” 兰伯特最喜欢的还是那幅普通印象派画法的《睡莲》, 可惜,那幅画不卖, 就算卖他也不可能买得起。 他说道:“高更先生知道现在有位很火的漫画家吗?” 高更轻笑道:“来自西班牙的毕加索先生。他漫画画得好,还有那篇《漫画创作中的镜头设计》,堪称艺术理论的典范。至于他的油画……” 后面一个大喘气。 兰伯特忍不住问道:“不好吗?” 高更一瘸一拐地走到那幅《合作中的少女》前, “我认真地看了,深受震撼。我想,大多数画家,包括我在内,没想过这么画、没敢这么画,因为从内心深处就没有想过这是画。” 他转向兰伯特, “你觉得,人为什么绘画?” 兰伯特回答:“睹物有感是绘画的原始冲动。比如看见一个美景,感到美就想画下来。” 高更说:“没错,睹物有感。如果这个‘物’不是真实存在呢?” 兰伯特有点儿懵了, “啊?” 高更解释:“毕加索先生的画所表达的,是自身认识的冲突。他看见了完美事物内的堕落、扭曲、矛盾和对抗。” 能得到大师这么高的评价,毕加索的画绝对有投资价值, 无脑冲就完了! 这时,旁边一个小房间的门打开了。 毕加索、陆时和几个画商走出来,其中还有兰伯特前几天见过的两个年轻人。 他们的对话声隐隐传来, “毕加索先生,1500镑,你考虑一下吧。” “我能出得更多!只要给我时间……” “还是给我。虽然我和我的好友尼科利奇只能出得起1300镑,但我们可以带着画在法国、西班牙的美术馆巡展。从长远看,这绝对是最赚的一笔买卖。” …… “嘶……” 兰伯特倒吸一口凉气。 没想到,最少就是1300镑了, 白教堂美术馆得拿出全部家当、砸锅卖铁才能买下一幅。 可即便如此,毕加索还是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他打着哈哈道:“各位不要着急。1000镑怎么看都不是小数目,所以,还是要多看、多学习,斟酌之后再做决定。” 众画商面面相觑, “……” 他们不想再看,只想买画。 可毕加索死活不松口,只摇头、不定价。 陆时招手, “好了,再来五位。让毕加索先生亲自给你们说说。” 哗啦―― 所有的画商挤作一团。 兰伯特本来也想挤过去,但转念一想,不如先探探那两个年轻人的口风。 他向高更告罪,随后走向所罗门和尼科利奇, “两位,毕加索先生讲的什么画?” 所罗门故作惊讶, “兰伯特馆长也在?你的票应该是赠送的吧?我们是买的。” 嫉妒的语气表现得恰到好处, 兰伯特小小满足了一下虚荣心,继续道:“大家来此都是为了追逐艺术,买的票和赠的票有什么不同?” 他将话题绕回去, “我们还是再聊聊画作。” 所罗门对尼科利奇使个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