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傅试兄妹的过往 (第2/2页)
下一个年幼的meimei-傅秋芳。父母临终前都反复交代傅试,要照顾好meimei。 傅试本来就喜欢,这个漂亮、懂事的meimei。就算父母不交代,也会尽力善待。傅试本来有了功名后,想让父母好好享福了。 结果,子欲孝而亲不在。于是,傅试把满腔爱心,都放到了小妹身上。给meimei穿好的、吃好的,还请了管教嬷嬷教meimei规矩。 傅试的meimei-傅秋芳也从农家女,向着大家闺秀转变。 傅试从小就读书。除了读书,其它什么都不懂。他却不知道,要培养一个大家闺秀,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根本就不是一个穷秀才能办到的。 秀才虽然是有了功名,进入了仕族。如果要是想过小日子,问题不大。傅试兄妹的小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但傅试不想亏待meimei,而且还不通事务。另外傅试还想继续功名之路。如果能考中举人,那就是实打实的老爷了。 金举人就代表着富贵了。就算再不通事务,成为举人后,傅试就不会再穷了。到时不但自己能够出人头地,还能够更好地照顾meimei。 接下来,傅试除了苦读外,又添了一项照顾meimei的重任。这些都需要银子,凭着傅试的家境,根本就不现实。 没多久不通世务的傅试,就被现实折磨得遍体鳞伤。傅试能考取秀才功名。肯定也是聪慧无比。否则一个农家子哪能考中秀才? 傅试仿佛开窍了一般,知道了自己的处境。想继续功名之路,想照顾好meimei,这一切都需要银子。 傅试还知道,他考取秀才功名有多么不容易。但想考取举人功名几乎无望了。就算有银子,举人也不是那么好中的。
傅试并没有放弃科举。凭着傅试的聪慧,虽然没有太多的书籍,供他学习。但傅试的科举能力,却在不断攀升。功课的基础也越发厚实了。 当然距离拿下举人功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漫漫科举路,傅试也的确是读书种子。关键是心态还挺好。不骄不躁! 要说傅试最缺的还是银子。一方面读书费银子。meimei傅秋芳又要善待。于是,傅试也过得异常拮据。银子怎么也不够花。 傅试也渐渐变得现实了很多。虽然还没有到趋炎附势的程度,但也不再是那个,二耳不问窗外事的书呆子了。 等到傅试几年后,丁忧结束。傅试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举动。变卖了家产,带着meimei去省城应考。 这年头这就是败家子的行为,令人不齿。但傅试觉得很有必要。去省城参加乡试,虽然知道乡试无望。但可以为今后的科举之路,结累经验。 傅试这几年学业可没有荒废。不然也不会有参加乡试的资格。这次乡试后,傅试也没打算继续回老家发展。 要赚银子还得在城里。帮人写信、抄书,还是城里的生意好。所以傅试打算乡试后,就在武汉生活。 要说这傅试也够前卫的。雇着车子,带着妹子,没走多远就被劫匪截住了。那年头可没有顺风运输镖局。车匪路霸可真不少。 也不知是因为马车的缘故,还是傅试露白了。反正被劫匪拦住了。傅试变卖家产的一百多两银子,自然不用多说。当然是被劫匪没收了。 关键是劫匪,还看上了傅试的妹子。傅秋芳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因为傅试这几年的倾力培养。傅秋芳已经出落的,一副大家闺秀的风范。 劫匪们这些年,哪里见过这等货色?于是,劫匪们一反常态。开始不顾江湖规矩了。是要劫财又劫色。 关键时刻柳湘莲从天而降。救下了傅试兄妹,并护送傅试兄妹到了武汉。傅试兄妹自然是感激不尽。 特别是傅秋芳早就芳心暗许。柳湘莲才十六七岁年纪。与傅秋芳年岁相差不大。长得又是风度翩翩。一表人才。 加上柳湘莲性情豪爽,武功高强。对傅秋芳又有救命之恩,傅秋芳情窦初开。对柳湘莲爱慕不已。而柳湘莲却志不在此。 柳湘莲此时志在四方,也只是觉得傅秋芳长得还可以。在京城长大的柳湘莲,可是见过大场面的。所以当时对傅秋芳并不十分在意。 柳湘莲只是出于豪侠之气。机缘巧合下,随手救下了傅试兄妹。然后又顺路送他们到了武汉。 一路上双方也开始,熟悉了各自的情况。傅试现在,虽然不能说是老于世故。但也差不太多。 傅试当然知道柳湘莲的目的,肯定是看上他妹子了嘛! 毕竟这几年,傅试也一直致力于傅秋芳的培养。看来是初见成效。不但吸引了劫匪们,背信弃义。而且还吸引了少年奇侠舍命相救。千里护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