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回 族田 (第1/2页)
明末:辽东雄狮第九百五十回族田昌图府下辖四个县,毗邻科尔沁部,既有种地的土地,也有喂养牛羊的牧场。 百姓种地所得,除了上缴和自留,还有一部分流到市场。 这引起科尔沁部牧民的采购。 甚至牲口死了,也得把rou换成粮食吃。 这种小规模的经济活动,加速双方的交流。 至于大宗货物,则有专门的地点。 科尔沁左翼在新民,科尔沁右翼在长春府。 「马知府,你说如果我们把田地不分开而归一个社所有,然后设社长一位,管事四名,统一收粮,统一建设学校和杏林堂,怎样?」 杨承应端起衙役送来的茶盏,装作随口问道。看書菈 「嗯?」 马光辉仔细想了一下,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族田义庄!」 「哦。」杨承应发现还真是,「范氏一族能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有族田的存在,族中寒微子弟能不为衣食奔波,能读书明理,代代出进士。」 「殿下以一国当做族田,甚好。只是殿下,族田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 「你说。」 「与农社不同,您把学校、医院都给了族田,那就意味着他们拥有相对独立性,贻害无穷。」 「这个话很有道理!」杨承应赞赏的点头。 族田义庄,乃是范仲淹开创。范仲淹先天之忧而忧,当然能把族田发挥正面作用。 但更多的是「累世仕宦之家」。 他们凭借族田,通过租佣关系,cao纵族众,压榨穷苦族人。 还是太着急! 以国营农社为实践,逐渐瓦解族田才是正道。 「但是,在农社到不了的地方,该如何瓦解族田!」 杨承应不禁陷入了沉思。 「臣有一个主意,或许能解决殿下的疑惑。」 马光辉自信满满地说道。 「你说,我洗耳恭听。」杨承应眼前一亮。 「启禀殿下,以臣之见,莫不如效法以前的做法,先分田,让广大百姓脱离宗族掌控。」 马光辉说道:「等百姓安稳,信赖朝廷。殿下在地域广阔的地区推行农社,而不是一刀切。」 杨承应点头觉得有道理。 明末开始,伴随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宗法关系趋向松懈。 封建经济垂死挣扎,这才建祠修谱,加强宗法关系,同时建置族田义庄,用经济手段约束族众。 杨承应先把他们瓦解,再逐一击破。 不瓦解不行啊,以吴县为例,明末已有万亩义庄,到了清康熙年间达到惊人的七万亩。 这些义庄,对外不纳「皇粮」,对内压榨族人,必须重拳出击。 更可恶的是他们还利用义庄强化宗法关系,维护的是已经摇摇欲坠的封建宗法。 不把他们扫干净,工业发展就缺乏足够的人力和财力。 杨承应的计划是趁着朝廷无暇东顾,自己也不用远征的时候,加大对农业的实践力度,以工业哺农业。 但是他没想到,南方的局势急转直下。 崇祯十一年十月初六,李自成在襄阳召开大会,并以盟主身份主持此次会议。 「诸位弟兄,我全靠诸位扶持,打下湖广这么大一块地盘。如今尤世禄弃守武昌等地,已经没有强敌,我们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