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7.李  (第1/1页)
    赵匡胤登基后,原后周的各藩镇大多数表示臣服。毕竟赵匡胤有勇有谋,平时很受先帝的器重,口碑也不错。    但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曾为周太祖郭威立下战功,被郭威提升为昭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后周在边境屡次与北汉交兵,驻守潞州(长治市)的李筠也屡次立功。    李筠居功自傲,对赵匡胤抢夺皇位不以为然,也没派人入朝祝贺。    一天,范质密奏:“陛下,潞州的李筠为人态度傲慢,不可不防,应当先派人前往安抚,观察动向。”    李筠此前的职位在赵匡胤之上,赵匡胤也一直担心,于是就同意派使臣前往潞州进行安抚,并授予其中书令之职,以示拉拢。    使臣到达潞州后,李筠派人迎接入内,但自己却躲着,他打算拒绝受命。    他的部下苦苦劝阻,“将军,我们在礼节上还是要迎接使臣的,不能把矛盾直接激化,毕竟还是一家。”    “好吧,我暂且忍耐一下。”李筠这才勉强迎接使节,并安排酒宴,奏响器乐。    酒席之中,李筠突然取出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画像,挂在大厅墙壁上,对着画像哭泣不已。    李筠的部下看到这个场面,非常恐惧,马上告诉使节说:“李公这是喝醉酒了,希望你不要介意。”    使节没有多说什么,第二天匆匆赶回开封,把这个情况报告赵匡胤。    ……    北汉的刘钧知道这件事后,大喜过望,马上派人携带石蜡密信前往潞州,相约李筠一起举兵反宋。    李筠酒醒后,也感到自己的鲁莽,就把北汉的密信派人送给了大宋朝廷。    赵匡胤看信后微微一笑,知道李筠这是做贼心虚,假心假意,他也假装派人前去安慰,并任命李筠的长子李守节担任皇城使。    ……    李守节了解父亲的心思,时常哭劝父亲:“我李家反宋,无疑是以卵击石,单凭一个潞州难成大事,望父亲多为家族的安危考虑,不可鲁莽从事。”    “你懂什么,周太祖待我不薄,姓赵的抢了先帝的皇位,我怎能屈居姓赵的手下。他为了拉拢我,封我为中书令,过两天,你代表我到汴京去,名义上向朝廷谢恩,顺便你也打探打探朝廷的动向。”    “那我先去一趟汴京再说,父亲您千万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会害死我们的。”    ……    这一次,李守节的内心也是打着小算盘的,他是想当面替父亲洗刷“造反的嫌疑”。    五天后,李守节到了汴京开封,先通报朝堂值日官,值日官再向宰相报告,他如愿拜见了皇帝赵匡胤。    “太子,你怎么会来这里?”赵匡胤见到他后,第一句就说道。    李守节大吃一惊,用头撞地,“陛下怎么会说我是太子?这肯定是有坏人陷害我和父亲!”    “我听说你劝父亲服从朝廷,你的父亲不听,他之所以派你来朝廷,是想借我的手杀掉你,他趁机找个借口造反。你回去告诉你的父亲,我没做皇帝的时候,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我已经做了皇帝,让他甘心称臣吧。”    李守节吓的半死,出朝廷后赶紧回到潞州,把赵匡胤的这些话告诉李筠。    李筠不听则已,一听大怒,“赵匡胤欺负先帝的孤儿寡母不说,还对我颐指气使,我要揭发你谋夺帝位的罪状,公告天下。”    ……    第二天,亲兵来报,北汉国主刘钧派使者来到。    李筠把使者迎入,使者呈上蜡丸书信,李筠展开来看:“李大将军,近闻你心情欠佳,皆因赵匡胤此贼篡夺柴氏的天下。你乃后周的重臣,岂能坐视不管,俯首称臣?我大汉与赵贼势不两立,今愿与你结盟,共同讨伐赵贼,到时候我们平分中原的国土。”    李筠看后大喜,当即回信表示同意,赏赐使者纹银一百两,使者带着回信上路走了。    ……    李筠有一个谋士闾丘仲卿,他劝谏李筠:“潞州乃孤军起兵,面对朝廷大军时不要正面交锋。应当西下太行山,先出兵占据孟州(孟州市)、怀州(沁阳市),守住虎牢关要塞,再渡过黄河占领洛阳,这样才能与赵匡胤争夺天下。”    “我乃周朝名将,与周世宗义同兄弟,禁军将士都与我相熟,他们听闻我来,必然倒戈归附,更何况我还有猛将儋珪的大枪、日行七百里的汗血马,有何担忧?”    李筠如此刚愎自用,对建议充耳不闻,闾丘仲卿只能暗自叹息。    这李筠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在赵匡胤称帝三个月后(960年四月),立即起兵造反。    李筠下令抓获朝廷派来的监军使周光逊、闲厩使李廷玉,派牙将刘继忠把他们押送到北汉刘钧那里,请求北汉出兵相助。    同时,大将儋珪奉李筠的命令,带数百骑兵快马飞驰到泽州。    泽州刺史张福还不知道潞州已反,当即开城迎接,“儋将军,你怎么突然来到此地,是不是有什么军机要事啊。”    “是的,李将军令我前来押解军粮,请你们尽快准备好。”    儋珪不动声色,与刺史张福并马而行,当走进城门之后,儋珪突然手起刀落,刺史张福的人头就落地了。    儋珪占据了泽州,派人飞报李筠。    ……    汉国主刘钧响应李筠的请求,派使者告诉契丹辽国一起出兵,但辽国的军队还没有集结,无法出兵。    刘钧集结自己的全部军队,准备从团柏谷南下,抢夺宋朝的国土。    北汉的官员在汾水河边为军队饯行,左仆射赵华劝谏说:“李筠做事很轻率,他对宋朝的军事行动,估计难以成功,可是陛下您却发动全部的力量支持他,风险莫测啊。”    刘钧没有理会他,坚持出兵。    ……    刘钧率领北汉大军到达太平驿(山西襄垣县境内),李筠亲自前往迎接,刘钧对李筠勉励一番,封他为西平王,把他的名次摆在宰相卫融的前面,给足了李筠的面子。    但李筠看到北汉的仪仗队和卫队人数少,而且身体较弱,后悔与北汉结盟,担心北汉帮不了大忙。    双方见面后,商定了双方如何军事协作的一些问题,李筠即将要回到潞州去,他向刘钧辞行。    刘钧说:“我把宣徽使卢赞留下来,跟你一起去潞州,为你出谋划策吧。”    李筠明白这是要派监军来监视他,心里更加不高兴,但也不好拒绝,只好同意。    李筠的内心还是很抗拒卢赞这个监军的,见面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有一次,卢赞面见李筠要与他商量事情,但李筠对他不理不睬,卢赞很生气,一甩衣袖就离开了。    北汉国主刘钧听说卢赞、李筠之间有矛盾,又派宰相卫融到军营中调解。    这两股势力刚开始合作,矛盾就出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