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5.阳  (第1/1页)
    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共同主持军国大事,符太后垂帘听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掌握殿前司的兵权,李重进掌管侍卫亲军司的兵权。    驸马张永德虽被解除了禁军的兵权,而李重进的兵权更大,他还是郭威的外甥,也是皇亲国戚。    几个顾命大臣一合计,还是先下手为强,免得日后生出祸端。    一纸诏书下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被派往广陵(扬州)任职,担任淮南节度使。但李重进还保留着都指挥使的职务。    韩通由侍卫亲军都虞侯升任副都指挥使、兼领天平节度使,留守京城。    这样以来,李重进虽然兼任都指挥使的职务,但他人在广陵,鞭长莫及,韩通作为副职实际上负责管理侍卫亲军,掌握着保护京城的安全。    但韩通资历还不够高,并且刚刚升职,还是个副职,顾命大臣们可以游刃有余的驾驭他,没有后患。    大将韩令坤也升任侍卫亲军的马步军都虞侯,巡防北边边疆。    唯独赵匡胤,风光之上再风光,掌控了殿前司的大权,而侍卫司的几个高级指挥官都与他关系亲近,有些还是他的义社兄弟,包括高怀德、韩令坤、石守信、张令铎等人。    ……    但天下不会太平的。    六个月后,契丹辽国、北汉联兵再一次南下侵犯。    这天是正月初一,正过新年,后周朝廷得知军情,宰相范质等人来不及核实,不辨真假,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如何出兵。    范质说:“我国正在南方用兵,李重进、向训、张永德等将军都在外,北贼入关,应当择一良将出兵,刻不容缓。到底由谁挂帅,请大家商议。”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提出人选。    “眼下时间紧迫,我提议由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带兵,大家意下如何。”    “赵将军是先帝器重的人,多立战功,由他带兵,该能胜任当下形势。”宰相魏仁浦说。    其他人也没提反对意见,殿前司的将军全都表示同意。    “先听听太后的懿旨。“范质又说。    文武百官升朝,范质把事情原委禀报符太后,请太后定夺。    符太后道:“众位爱卿,你们都是大周的良臣,我一个女流之辈,不懂军事,就按照你们的意见吧。”    范质说:“好,那就这样定了,请赵点检即刻赴校场点兵,明日启程出发。”    ……    赵匡胤拜授旨意,奏请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为前锋,率前军先出发。    殿前司的事务交给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负责,此二人都是赵匡胤的“结义十兄弟”。    960年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殿前司、侍卫司的大军离开都城,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作为副手,随军出征。    龙捷军右厢都指挥使赵彦徽、虎捷军右厢都虞候张光翰也随军参战。    当天夜晚,大军到达距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陈桥镇),扎营住宿。    ……    军队里有一名懂得天文的人苗训,他报告说:“今日产生奇观,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形成的黑光来回摇动很长时间。”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军士们都感到奇异,从未看到这种现象,大家议论纷纷,是不是要发生什么大事情。    赵普、李处耘、王仁瞻等谋士也聚在一起,随后,他们来到了赵匡义的营帐,商量了很长时间才散去。    夜晚,有将士开始散布流言说:天空出现吉兆,要换天子啦,只有点检可以做天子!    有的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杀敌有谁知道?不如先拥立点检为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这种消息一传一、十传百,很快传遍了营寨。    天快亮的时候,赵匡胤听到外面喧哗声很大,他正准备出去看个究竟,弟弟赵匡义已进入帐内。    “外面的人在吵闹什么?”    “哥哥,军士们都说要点检做天子。”    “奥?那是说谁啊!”    “当然是指哥哥您啊”    “这怎么能行,这不是谋反吗,赶快制止住。”    兄弟二人还在大帐内说话,赵普已走了进来。    “将军,现在军队没有主人,军士们手里拿着兵器排列在外吵闹不停,愿意拥立您当皇帝。”    赵匡胤还没有来得及答话,就有人冲进来,把黄袍加在他身上,大家围着他下拜,高喊万岁!    赵匡胤在营帐里不肯出来,高怀德、张令铎、赵彦徽、张光翰等将军都在外面下拜,高呼万岁!    大家扶他出来,骑上马,赵普牵马走到军士们中间。    赵匡胤拉住马缰绳对将领们说:“你们这是置我于不忠不义之地啊,我的号令,你们都能听从吗?”    众将回答说:“一定听从点检您的号令”。    赵匡胤又说:“既然你们让我做皇帝,我是有条件的,太后、幼帝,我都继续北面侍奉他们,你们这些人不能惊扰冒犯。朝中大臣也都是我的同僚,你们不得侵犯凌辱,朝廷的府库、官员和百姓的家庭也不得侵犯掠夺。如果听从命令有重赏,如果违抗命令就杀头。”    将士们都表示同意,再次下拜,三呼万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