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2/2页)
    静玉笑着朝她摇了摇头:“你下去吧,我一个人在这看一会儿风景”    看着小姐沉稳的笑容,缀儿只能福身下去了    静玉把头转向涛涛流涌的大江    琪水汤汤,不分昼夜地流淌,两岸山峰秀丽奇伟    身处大江中心,难免会生出自身渺茫之感    静玉的思绪却飞的更远    李静玉,父母希望她静婉谦顺,取名静玉    但长大后静玉却与名字相差甚远,不但活泼跳脱,还有些娇气蛮横    是啊,恩爱的父母从小就给了她无尽的宠爱,外祖父也给了她无限的溺爱    在人生的前十三年,她可谓尝尽了人生所有的甜    幸福无忧的日子在十三岁赴京后戛然而止    静玉父亲名李守宗,乃是北定侯府的庶子,他从小不得父亲嫡母的宠爱,生母又早早去了,十七岁那年,他被派去偏远的儋州上任,担任一个小小的地方守将    也就是在那里,他遇见了静玉的母亲萧氏    萧氏是儋州氏族,在当地很有声望,萧氏的父亲是萧家一族的掌舵人,他看中了李守宗这个青年的沉稳,也知他是个极有本事的,这才愿意将自己宠爱的老来女嫁给他    李守宗本也是无可无不可的,但是在萧府花园一见面,一见佳人,顿时面红耳赤,李守宗亦是一表人才,英勇非凡,萧小姐也是芳心暗许,两人最终定了婚事    至于京城北定侯府那边自然是乐见其成,庶子只不过娶了个边陲之地小门小户家的女子,根本不会影响到嫡子的地位    李守宗夫妇二人如胶似漆,婚后第二年便生了女儿静玉,只是萧氏在生静玉时受了很大苦头,险些母女俱损,自那以后,萧氏身子便不适合生育了,多年来只有静玉一个女儿    但是两人感觉并没有因此冷淡,李守宗怜惜妻子冒着生命危险给自己生下了女儿,从不提纳妾一事,对女儿也是百般疼爱    李守宗治军严明,因着自己的杰出才干,还有岳丈一家在儋州的声望,很快便在儋州声名鹊起    当静玉三岁的时候,三皇子淳王因罪被贬儋州,因着淳王既无险赫的母家帮衬,又被皇上所厌弃,所以是人并不觉得淳王会夺得皇位。    不久太子继位,是为晋宣帝    晋宣帝一登皇位,便有意剪除淳王羽翼    但是淳王实是一个十分有才干之人,他有着自己的欲望和野心    面对皇兄的怀疑,他处处示弱,显示自己并无意于皇位,但在暗中招兵买马,招纳人才。    李守宗便是在那时投入他的麾下,凭借着自己的才干,成为了淳王的心腹    晋宣帝不过依靠母家的声势地位登基    甫一登上皇位,便性情用事,妄图北伐,谁料大晋这几年在他的治理下早已虚空,根本无收复失地之力    宣帝近前无一不是谄媚君上之佞臣,自然是不会反驳,于是宣帝便任命自己的亲舅舅刘国舅爷领兵出征,不料才刚出关便被鞑靼打得个措手不及,丢盔弃甲    原想凭着人多扭转局势,谁料粮草不足,军心涣散,于是这仗打得是一路打,一路散,一路败    胡人不费吹灰之力便攻进了雁门关,直逼京都    形势如此急转直下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    没奈何,宣帝只得匆匆将自己的亲舅舅下了大狱,再另掉将帅前往    后来局势虽然稳定了,但却损失了十数万兵马,丢掉了隗城,丘山两座边镇大城,又赔了数十万粮草,岁币以企求和    边疆局势虽然平定下来了,但这仗打的的确是难看    宣帝也想做一个人人称颂的明君,但开局就打了个烂仗,惹得他遭受臣民非议,因此他愤愤不平,连同自己的亲舅舅都以贻误战机的名头斩杀了    可是这还不算最糟糕的    还没等他从北伐战败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他的三弟在南边儋州起兵造反了,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已经快打到江南了    这位帝王屁股还没坐热龙椅就遭遇这许多危机,忙的他是焦头烂额,也无心召幸嫔妃了    本以为这三弟不过只是召集一群乌合之众,趁着自己北伐元气大伤想打龙位的主意    却不知,这位皇弟并不如他展现的那么懦弱不堪    虽然自己手握天下兵马,死死把住北上,东上的路子,再请动当年的兵马大元帅赵老将军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    虽然厄住了近半年的局势,双方也是各有进退,但半年后,平叛军已显颓势,不久,赵老将军病逝,平叛军节节败退,大局已定    淳王在静玉十一岁那年起事,李守宗便随从在外作战,从来都是奔赴在第一战场    男人外面厮杀奋战,女人孩子则只能在家安安静静地等待父兄的归来。    李守宗出征的那天是静玉十一岁生辰,    静玉舍不得父亲,忍不住抱着父亲大哭起来,萧氏也在旁边低低啜泣,但还是忍痛拉开了静玉,只是遥遥祝君平安归来。    父亲沉重的神情静玉一直记得。    他对着眼睛含泪却不语的妻子,对着转进母亲怀抱大哭的静玉承诺:你们放心,我必定凯旋    静玉无计可施,只能待在家陪母亲,想尽一切办法都萧氏开心。    战况混乱,消息时有时无,其中揪心牵挂自不必说。    好不容易熬了两年,战况已定,淳王及其部下入驻京城。    宣帝在战中惊吓体弱,还没等打完仗就一命呜呼,宰相张怀,吏部尚书崔实生便推了新主,十四岁的太子继位    淳王攻入京城的第一件事便是杀张怀,崔实生等佞臣    宫中守卫见形势不好,慌忙缚了张怀,崔实生来,割下头颅于宫门跪接新主    而年轻的皇帝不知所踪    不料淳王却一口拒绝,称自己进宫不过是为了除jianian佞,如今jianian佞已除,自己也该回了    当即退出宫门,暂居于先前的淳王府,只待处理完杂务便离开    而此时淳王心腹部下于淳王府外苦苦哀求,求淳王入主宫中,其部下更是在门外长跪不起,文武百官也称国不可一日无主,百般恳求    如此三日,淳王只得接受百官臣民呼求,晋位为新主    为缅怀皇兄和侄子,新帝不忍改动年号,特地于次年改年号为始元    皇帝继位事情繁杂,入京时正是初夏,继位时是仲夏,等到文武百官的论功行赏尘埃落定时已经过了许久了    萧氏和静玉收到消息惊喜万分,那颗悬着的心终究是放下了    于是便开始收拾家当往京城赶,想着今后山高水长,回来也不一定是什么时候的事了,虽然只是一般都官宦人家,但需要收拾的东西还是特别多    要说二人最舍不得的,自然是萧太爷,萧氏的父亲,静玉的外祖父    萧太爷是老来得女,四十多岁才有了萧氏这么个宝贝女儿,还有这样一个娇娇的宝贝外孙女,一颗苍老的心也不由得疼得不行    但是女婿是自己亲自选的,自己自然不可能夺人妻女不放过去,也不能因一己私欲,毁了人家一家团聚    纵容有万分不舍,还是收拾妥当一应物件送二人北上,还偷偷塞给萧氏五千两银票,萧氏自是不应,但耐不住父亲硬塞,并叮嘱萧氏以后一定要给静玉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想起女儿的亲事,再看着老父殷切强硬的神情,萧氏只得收下    两人依依不舍地和儋州的亲友告别,登上船由琪水行往京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