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杨谡四刻破中留 (第1/2页)
却说杨稷、赵廞这边,从夜郎而下到了郁林。 他们此行不需要秘密行动,反而要大张旗鼓,广布消息。 一路而来得诸县,多是乌浒人。 乌浒人据说是从瓯、骆演变而来。 灵帝建宁三年(170年)时,还有郁林太守谷永招降乌浒人的故事。 谷永一次便招降了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所以今郁林各县多是乌浒大族。 而乌浒人也不是安分守己的,内附没多久,交趾贼梁龙起兵、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攻破郡县,乌浒人也跟着一起凑热闹。 光和元年(178年),朝廷拜朱儁为交趾刺史,他征集郡兵和家兵,合兵五千,两路直奔交趾,旬月之间,大乱平息。 当时的交趾等地,复杂的政治情况已经凸显,中平元年(184年),还发生了交趾驻军造反之事,好在刺史贾琮及时处理。 此后士燮为交趾太守,已经实质上对交州实行了管理。 朝廷安排的交趾刺史自然没有好下场了,比如朱符(朱儁之子),因横征暴敛,被当地夷人所杀。 此后张津接任交趾刺史,更是被他的属将区景(当地大族)所杀。 直到孙权派步骘为交州刺史,并承认士燮对交州的实际统治,士燮也很给面子的承认孙权对交州名义上的统治。 交州才趋于完全的和平! 不过在士燮死后,却又发生了变化,吴国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南部为交州,命吕岱、戴良分别为广州、交州刺史。 而士燮的儿子士徽却被任命为九真太守,而不是交趾太守,于是士徽领着交州皆反。 吕岱杀了士徽后,交趾、九真却仍然反叛,平定这些叛乱之后,吕岱才发现,没了士家的管理,当地的大族根本不买吕岱的账,于是只能重新把广州和交州合并。 吕岱之后,吴国对交州却没有安排合适的人治理,才有了这次连绵数年的交州之乱! 所以杨稷、赵廞打着和平处理纠纷旗号,获得了沿路诸县的欢迎。 如潭中、武安、桂林等县,基本传檄而定。 还提供粮草,不过杨谡也投桃报李,一路秋毫无犯,赢得了士、庶认可,还称赞。 “汉军仁义!” 不过也有不服从、也不搭理他们的县,如中留县、阴平县。 中留县县令就比较刚了直接回复 “此乃我吴国内政,贵国还是不要妄动!” 等赵廞将伪造的吴国国书拿出,中留县县令却更加不搭理了。 这让赵廞有些手足无措,没想到有吴国国书,对方还不搭理他,这下倒让他没有办法了。 不过对方也没有表现出敌视,赵廞便决定不理会中留县,建议直接下布山县,取郁林郡治! 可杨稷却阻止了他 “叔和不知,中留虽非大县,却在布山上游,万一有变,他便可截断我等后路,此县不可留!” 赵廞此人文采、学识是有的,而且本人还挺上进,比一般的大族子弟好很多,杨稷还是挺欣赏他的,因此一路过来都有提点他的意思。 杨稷说完,赵廞也明白了过来,于是他在此次出征的军用地图上写写画画,将各县风土记录在内,据说这是在看到刘谌而大臣研究军事时学到的。 众人也不做他想,立刻安排部下准备。 汉军此行并未带多少攻城器械,不过杨稷一点也不怵,而是先召集部下商议。 “潭中、武安、桂林等县,可有熟悉中留县情况的人,统统带上来!” 杨稷心腹李松行动迅速,将过往为汉军运送物资的商贾百信长者叫来询问,大家似乎都认为中留守将无法抵挡汉军。 “将军,中留县兵不过三百,且多年未经战事,一击可破!” 杨稷了解后不知可否,继续问道 “中留县令如何?” “庸碌、守土之贼!” “斥候查探的城内情况呢?” 说道斥候,李松话就多了 “来中留之前,已经多派斥候伪装当地商贾随从留于城中!” “据他们回报,确实只有两、三百守卫!” “不过县令为当地豪族,他有数十名精锐部曲,可惜多是汇聚于他身边,散布于城头的也就十多名!” “因此只需遣一猛将领数十勇士先登,便可破城!” 赵廞看着杨稷一问一答,十分详尽,受益匪浅。 等当地人走后,杨稷才对着赵廞说道 “叔和以为攻下中留需要多久?” 经过了刚刚的分析,赵廞心中已经有数了 “约莫半个时辰,如李松所言,先登上城,县兵便一溃而散!” 杨稷哈哈一笑,看着太阳西渐,便对着赵廞说道 “如此,叔和在此稍候,替我便督令庖厨炙烤rou食,待我破敌,便可与将士同食!” 赵廞被杨稷豪气所撼,抱拳应和道 “喏!” 待得杨稷出营,片刻不到便整理好了队伍,赵廞便听到鼓吹四起,旌旗飘扬。 地面上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