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弃婴到盛世帝王_第22章 退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退兵? (第1/1页)

    李景隆在旁边看了半天,也没人理他。

    只有几个亲兵陪着。

    这么下去不行啊,见不着朱正喧,根本没法实施自己的计划。

    试了好几次,李景隆也没能鼓起勇气。

    一跺脚,这哥们转身回营房了。

    他安慰着自己,反正有的是时间。

    总能找到机会!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

    朱政煊学到了很多,一线部队的训练更接近实际。

    单兵战术,集群冲动,阵法等等,直让朱政煊应接不暇。

    也就在这一个月里,朱政煊和很多中下层军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国公之孙没有丝毫架子,没有任何特权。

    同吃同住同流血!

    这就是朱政煊留给他们的印象。

    临近十月,通州的天已经很冷了。

    而粮草也基本到位,运送粮草的民夫率先出发。

    一天之后,十五万大军也随即开拔。

    其实此时已经错过征伐北元的最佳时机了,再过两个月便是严冬。

    在漠北,寒冷将是大军的最大敌人。

    十几天之后,大军已经来到大宁。

    朱政煊明显感觉天气更加寒冷了,如果强行进军,势必会将大军置于险境。

    毕竟过了大宁,便不再安宁。

    大宁作为今年刚刚设立的都指挥使司,本就是征讨北元的前线基地。

    要说朱元璋对北元可是相当用心了。

    为了他们,朱元璋在九月初便设立了大宁都指挥使司。

    其下设左、中、右三卫。

    会州、木榆、新城等卫也归其统一管辖。

    朱元璋命周兴、吴汧为都指挥使,并调集两万余人驻守。

    而且朱元璋还命令傅友德从投降的纳哈出所部征调精锐驻守大宁。

    此外,北平布政使司奏请从河间、景州至永平、抚宁县设置二十多个马驿(马驿是陆路传递军情所用)

    从吴桥至通州增加八个水驿,各驿增加若干马匹和船只。

    而蓝玉也建议从遵化到大宁增设七个马驿。

    对于这一切,朱元璋想都没想全部批准。

    一向节俭的他难得大方,这也足见他对北元的重视。

    大军已经修休整日,而蓝玉却陷入了两难之中。

    忽然朱政煊走了进来。

    蓝玉见到他,心里顿时没那么烦了。

    这是他的亲和能力在发挥作用。

    说来也怪朱政煊的亲和和治愈能力好像挑人,对李景隆和朱棣等人便没有作用。

    “政煊,来来,快来坐。这几日太忙了,还没来得及问你适不适应这北地的气候。”蓝玉笑吟吟道

    “多谢蓝爷爷记挂,还好,我觉得这北地之朔风更有豪迈之气!”

    “哈哈哈,你小子啊……不喜江南之舒适,竟然喜欢这北地之苦寒。啧啧……对了,你找我有事?”

    “嗯,确实有点事,蓝爷爷。”

    “说说!”

    “我觉得现在咱们大军不宜继续北进……”

    “哦?说说理由。”蓝玉来了兴致

    看来这小子不光四肢发达,头脑似乎也不简单。

    朱政煊微微沉吟后道“蓝爷爷,再过月余,大宁之北必降大雪,我军若入,定会寸步难行。到那时,且不说能不能找到北元主力。即便能,我军也只为鱼rou矣!”

    蓝玉听完,暗暗点头。

    这些这正是他所考虑的。

    当然了,一个稍有经验的将领都能考虑到这些。

    他奇就奇在,一个五岁的孩子是怎么考虑到的。

    “你认为我们应该何时进军?”

    “开春天气回暖以后,那时候的北元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春天同样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

    整个冬天他们都在消耗储备物资,春天时便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用人困马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嗯,你说的我会考虑……这样,先开个会吧!你也参加,对了,也把曹国公带上,他可是你的老师。”蓝玉说道

    蓝玉其实是不想通知那个草包的,但是草包却偏偏是朱政煊的老师。

    学生有资格,老师没资格。

    这不是摆明了打他的脸吗?

    蓝玉再怎么狂也没狂到要打一个国公的脸的程度。

    很快,人就到齐了。

    除了那几位侯爷之外,大宁都指挥使周兴和吴汧也一并参加。

    蓝玉也没废话“诸位,天气已近隆冬,再继续进军恐有不妥……”

    蓝玉话还没说完,李景隆腾地便站了起来。

    “永昌侯!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退兵吗?”

    蓝玉瞬间黑了脸,让他来是给他面子,既然还敢大放厥词?!

    除了蓝玉,其他人也是一脸不悦。

    在军中,你是什么爵位都要靠后!大将军才是军队之首!

    李景隆那迟钝的脑袋并没有察觉到异样,继续在那哔哔。

    “朝廷耗费无数钱粮,好容易才组织起这次远征。现在,寸功未立竟然轻言撤军。你们如此,可对得起皇上信任,可对得起百姓之膏腴!”

    说着,李景隆面露慷慨激昂之色。

    当然,他不是真的忧国忧民。

    他只是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中,更有利于自己计划的实施。

    可是现在,他的机会在消失。

    一旦撤军,他和朱政煊便要回京城。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在和徐达的斗争中落败。

    罢官黜爵,甚至阖门被灭……

    想着想着他不禁冷汗直流。

    定远侯王弼冷冷地说道“曹国公,军营之中,当以大将军将令为尊!”

    王弼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句话会在将来给他惹来杀身之祸。

    李景隆额头青筋毕露“你!”

    他哪里吃过这种瘪?怨毒在他眼中隐隐浮现。

    只不过,这一幕却没人注意到,没人再想多看他一眼。

    这家伙不顾将士死活,只知道一心媚上。

    如果强行进军,赢了还好说。

    但是一旦输了,他们这几个侯爷都会成为朱元璋的刀下之鬼。

    李景隆气哼哼地留下一句“我看你们怎么和皇上交代!”

    说完便拂袖而去。

    当然,对于他的离去,根本没人挽留。

    如果是他的老爹李文忠在,各位侯爷肯定服服帖帖。

    李景隆嘛,他还没那个资格。

    “政煊,对于刚刚曹国公所说你怎么看?”蓝玉问道

    刚刚李景隆虽然是犯了众怒,但是他说的却没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