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教你中庸之道,你领悟了帝王之道?【求打赏,求月票】  (第2/2页)
    他为何能区别于其他皇帝,这么特殊?    用人。    曾经他也在书中读到过刘邦那段话。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虽然也知道用人之重要,却没有像今天这样,在齐衡的话语中清楚的体会到用人之重要所在。    更加没有深刻的剖析过整个天下的组成部分。    因为这些不是曾经的他该想的。    看着沉默思考的朱元璋,齐衡一口将杯中茶水喝了个干净。    洋洋洒洒的一番解说,让齐衡此时口干舌燥。    不过,他之所以讲这么多,可不是为了在朱元璋面前表现。    除了为他解答用不用李善长这个问题外,还想通过这个方式给朱元璋一点信心!    从郑光祖给他的那份情报上看,此时的朱元璋碍于大帅的自尊,在看到黄岗城的发展后有了一些失落的情绪。    但说到底,这些失落不过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    既然他不自信,那齐衡就给他点自信。    让他知道,他自己才是如今义军的关键所在。    看着脸色渐渐恢复清明的朱元璋,齐衡问道:“大哥可明白了?”    朱元璋点点头,道:“恩公是在教给咱的是帝王之道,是取天下的办法!”    齐衡闻言顿时一愣。    忙不迭的说道:“大哥,齐衡教你的是用人之道,不是帝王之道。”    “就比如说,大哥该考虑的不是用不用李善长,而是如何用他。比如,大哥想听讲解经书,那十个齐衡也不如李善长一人.......”    可还不等齐衡说完,朱元璋便道:“恩公不用解释,咱懂......”    说着,还跟齐衡使了个眼色。    ???    搞的齐衡都困惑的回想起刚刚的话。    “刚刚我说的是帝王之道?”    ....................    一直到午时,朱元璋这才放过了齐衡,从大堂中走出一同去吃饭。    迎着日头,走在路上的齐衡还依旧有些懵。    这一上午的时间,他都在懵圈中度过。    跟朱元璋的教学过程,让齐衡突然想到了前世的一个段子。    “有一天孩子问了父亲一句话:为什么有智慧的人,都会很年轻就死掉了?父亲回答到:你在花园里,想摘一朵花的话,你会想要摘那一朵?孩子回答道:我会把最丑的那一朵摘了。父亲本想回答:不对。但是最后却问了一句:为什么要把最丑的花摘了?孩子回答道:我的花园,容不下那些没用的东西。”    父亲本想教导孩子中庸之道,可没想到孩子领悟了帝王之道。    这正如这一上午齐衡与朱元璋之间的交流。    很多东西齐衡想说的意思是一回事,而朱元璋领悟的意思却是另外一回事。    此时的齐衡内心还真是有些佩服身前的朱元璋,这样的天赋他不当皇帝谁当。    想想历史上这个穷苦出身的人却能率领军队打败那么多强大的敌人,他可曾学过什么兵法?    字都不识几个,他能学个什么兵法。    这完全倚靠的就是自己在不断的战争中学习来的经验。    原本还想趁着教导朱元璋的时间来潜移默化的改变他思想,如今看来是没戏,指不定一句话说错还可能起到反面效果。    此时的齐衡已经打定主意,打死也不再叫朱元璋了。    为此,他还狠狠的夸了李善长一番,说他文采出众,饱读诗书,是教导朱元璋的最合适人选。    不管怎么说,让他们两个人去互相折磨吧,自己打死也不参与了。    就在众兄弟们吃着午饭时,马秀英突然笑着走出来,对朱元璋问道:“元璋,跟先生学习了一上午,感觉怎么样?”    听到马秀英问这话,朱元璋立马兴高采烈的说道:“妹子,说真的,你还真给咱出了个好主意,跟恩公学了一上午的时间,咱是惊为天人,以往咱认定的很多东西都被颠覆了。”    “怪不得各朝各代的朝廷都要科举选拔读书人,当官的也都是读书人,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    “...................”    听着朱元璋在那里海吹自己,齐衡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将李善长放出来的念头。    而随着朱元璋对自己的海吹,搞的一旁的徐达都瞪着眼睛看了过来。    瞧着这位明朝的第一名将,想着他日后搞出来的功绩,齐衡急忙避开了他的目光。    一个朱元璋就够受了,再来个自学成才的天才将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