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不期之遇  (第1/2页)
    寿宴吃完后,长辈们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很多人也是许久没在一块儿聚过了。    这种场面原本刘志红是最喜欢的,不过他现在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一直吊在三舅李振华屁股后面,弄得李振华不厌其烦,只能搜出号码打了过去。    “喂,大超吗,我呀,李振华……”    李丘泽在旁边看着,也没什么想法,谁让他只是个小屁孩呢,对于家里的长辈而言。    之前说到麻骨石开采的事情,他必须要多问一嘴啊,不然越过长辈们,他来拍板,算怎么一回事?    能拍下来吗?    他也料想到了,如果这笔买卖是自己通过张杆,再介绍给他爸的,以生意场不成文的规矩,肯定少不了他的好处。    指不定学费就这样凑齐了。    就比如现在,这事要真成了,张大超还能不答谢他三伯一番?暗中掺一股的概率很高。    所幸好的都是自家人。    到时候谈妥开干,主要利益关系虽然在他二姑家,但是他家必然也会跟着沾些光,不说别的,他爸如果想去工地上捞个副业,二姑和二姑夫还能不支持?张大超还能拒绝?    兄弟姐妹之间就应该有个照应,这才是亲戚。    下午快接近四点的时候,李振山提出返程,被三个老人拉着打“五十K”的李振林,赶紧退下来,小跑回家,拎出撒网。    这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渔网,李丘泽也算走南闯北过的人,没在其他地方见过。    结构是一张渔网,底部排列着很多压网的铁块,cao作时需要将渔网整理折叠好,然后一个人扛在肩头,站在岸边选中鱼塘中的一块区域,使用腰盘发力,配合双手,将渔网尽量撒出一个圆花,好像一方罩子样,坠入水中。    颇有些技术含量。    即使在农村会的人也没几个。    最终的成果与“网花”的大小,和撒网人对鱼塘中鱼群分布的经验判断,息息相关。    特别适合平时想吃鱼了,或者左右邻里谁家有个事,比如像今天这样的寿宴,需要用鱼,但用的又不多的情况。    省事,便捷,甚至都不用下水。    “啪!”    漂亮的大网花撒入水中,李振林无疑是个中好手,鱼塘岸埂子上一帮人凑着看热闹,翘首以盼。    渔网被拉上来半截时,水下不走运的家伙们,就开始躁腾,水浪翻滚。    “这太多了,放点,放点。”李振山连连摆手,其他人也一样。    他们每次过来老家一趟,都不带空手回去的,但是坚决不多要,像是这鱼,小弟自己养的,吃得放心,口味上也比街上买的鲜嫩,每次最多每家拎个两三条回去,尝个鲜就行了。    今天每家还有只野兔子呢。    当然,他们下来也基本不空手。    大家各拎着蛇皮袋,在岸边的泥地上挑选想要的鱼,自己装,有白鲢,胖头鱼,草鱼,鲫鱼,鲤鱼,种类繁多。    李丘泽被郑梅芳唤进堂屋,后者拿出一只自制的小布袋,从里面掏出二百块钱:“省着点用,别再偷摸着去网吧了。”    “妈,我不要。”    郑梅芳楞了一下,诧异望向儿子:“你不吃饭呀?”    “我有钱。”李丘泽笑着从兜里同样摸出二百块。    “诶,你哪来的钱啊?”郑梅芳皱了皱眉。    “妈,你别看我以前总去网吧,是浪费了不少钱,还耽误了学习,不过总归不是白上的……”    旋即,李丘泽便将在王强培训中心,帮同学们P照片的事情,如实道来。    反正他妈也不懂“佛头哨坡”的难度。    “你还会这个?”郑梅芳诧异。    “那可不?”李丘泽嘿嘿一笑,“玩也得有点水平才行啊,像那种大型游戏,一般人想玩都不会呢。”    “会玩游戏你还厉害了你。”郑梅芳白了他一眼,也就将钱收起来了。    心里还是很欣慰的,臭小子现在也能自己赚钱了,知道给家里节省开支。    又嘱咐了几句后,门外吆喝着上车。    “爸,我走了。”走出门外,李丘泽望向父亲道别。    李振林点点头,没太多言语:“好好学。”    “嗯,晓得了。”    也只能再瞒一阵儿。    ……    回到县里,大妈程春兰要做晚饭,李丘泽能吃吗,生意不赶趟啊,只好撒了个谎,说培训中心那边晚上同学之间有个活动。    坐摩的来到出租屋,张杆已经等在这里,实际上今天就没回去,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