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心都是黑的吧  (第2/2页)
,只剩下了一脸想死表情的王老爷,以及知县赵德全和他侄子。    王老爷瘫坐在地,一张老脸上泪流满面,嘴里喃喃道。    “王家败了,我王家败了啊!”    “不可能!不可能啊!”    “刘家哪里来的那么多铁料?!这绝对不可能!”    这次王家算是亏惨了,非但没能一口吞吃掉刘家,还失去了王家最重要的产业,东山的煤铁矿。    失去了煤铁矿,王家的资产被直接腰斩,缩水了一半甚至还要多。    这让抠门了一辈子的王老爷如何能接受!    赵德全脸色阴沉的仿佛能滴出水来。    王家只是家产缩水了一半而已,而他可是平白无故多了一个爹啊……    想到这里,赵德全反手就给了自己侄子一个大嘴巴子。    啪!    巴掌声很响亮,赵方庆的脸上瞬间出现了一个通红的巴掌印。    赵方庆:“……”    身高一米五,体重一百五十斤,年仅二十岁的赵方庆宝宝,委屈的想哭!    ……    刘家父子登上了马车,刘易吆喝了车夫一声。    马车吱吱呀呀的往前走,车厢内,父子二人相对而坐。    刘老爷还没说话,刘易便率先开口道。    “父亲,团练的事情需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王有财和赵德全吃了这么大的亏,定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们要是用上些什么不光彩的手段,我家需要有反抗之力啊!”    刘老爷沉思一阵,然后说道。    “为父晓得,只是我家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为父也没有读过兵书,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刘老爷露出一个苦恼的表情。    刘易听完刘老爷的话,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多少的变化,话头一转说道。    “父亲,可曾听说过纪效新书?”    “戚少保的兵书?”    刘老爷脸上表情微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是!”    刘易颔首。    戚少保,指的是戚继光,明朝中叶的抗倭名将。    后世人对于戚继光的记忆,多在于其的抗倭事迹,但戚继光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却是他担任蓟镇总兵之时。    别看戚继光在抗倭之时,战果杰出,堪称是功勋卓著,动辄歼敌数万,但其官职也仅仅只是一个指挥佥事而已。    直到他被调到九边之一的蓟镇抵御北虏,其官职才得以晋升总兵。    后来戚继光得以加封太子少保,靠的也是击退小王子部进犯的功绩。    原因也很简单,对于当时的大明朝廷来说,真正的心腹大患在北方!    是北方跨过长城就能直接打到北京城下的鞑虏骑兵。    而不是在东南沿海闹腾的倭寇,就算是倭寇闹得再凶,对大明来说,也只是芥藓之疾而已,根本威胁不到大明的根基。    别看倭寇在东南不可一世,大明官兵不堪一击,但大明内部卫所糜烂,尤其是东南富庶之地,卫所更是烂的不成样子,那是众所周知的。    卫所不堪一击,并不代表大明的军队就真的不能打了。    几十万精锐边军被布置在北地边疆,抵御鞑虏南下劫掠,这才是大明真正的精锐大军。    倭寇要是真的把大明逼急了,皇帝抽调边军马队南下,倭寇根本不堪一击。    想一想吧,只有两条腿,没有甲胄,不会军阵,全靠血勇拼杀的倭寇,要是遇上了全副武装的大明边军精锐马队,那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倭寇肆意侵犯沿海,但大明边军丝毫没有调动南下意思,那就是明证。    倭寇真的没被当回事。    戚家军以义乌,金华一代的穷苦矿工成军,配以严苛的军法,以及高额的福利,被戚继光打造成了一只天下强军。    这只组建不久的军队,就能够将倭寇打的落花流水。    还往往都是敌方损失惨重,但己方却伤亡寥寥,也是明证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