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章 朕非亡国之君  (第1/1页)
    泰安二十四年,十月十七,宜献城,宜事二主。    至少东直门守将翻的那本黄历上应是这么写的。    奉隶一战,泰安帝最后的兵马悉数葬送。    然而堰京是大朔三百年的国都,历代皇帝修缮加固,便是依托城高墙厚,臣民一心,死守也能守上个一年半载。    赵桓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    任谁也没想到的是,那位深受泰安帝宠信,即便奉隶兵败也未受到苛责的蔡国公李秉隆,居然会是第一个开城投降。    率着一众武将打马从城门洞经过,看着城墙上遍布沧桑的岁月痕迹,福王很是感慨。    “二十八年了,孤就没想过,自打父皇驾崩,有生之年还有回堰京的一天。”    “孤训兵起事,匡扶我大朔朝纲,论功论绩,你李秉隆该当首功。”    作为最肖昭烈帝的皇子,赵桓自幼热衷弓马,一身骑射本事放在军中都是数一数二。    不少人觉得老皇帝百年之后,继承皇位的必然会是这位极类父的马上皇子,甚至赵桓自己对此也深信不疑。    然而一切都在昭烈帝落水后发生改变。    懦弱阴狠的大皇兄登基,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放弃京城优渥的待遇,远赴封地,用贪财好色麻痹这位多疑的兄长。    苦心人天不负,就在他终于熬到皇兄落水不治的死讯,以为这下皇位该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    朝中重臣再一次让他失望了,他们宁可选一个不满六岁的孩皇帝,也对他这个主动示好的福王爷视若罔闻。    赵桓终于感到愤怒,既然你们不肯给,那我就自己来取。    他借着云来客栈的名义培养细作,收集各方的情报,同时暗地里向戍边的几位公侯表达善意,将自己一众亲卫送入军中,厉兵秣马就是为了这一天。    如今,他终于得偿所愿。    身后众将发出哂笑。    以四十万战十五万,占了奉隶城的雄关险要,还能一战葬送掉所有的兵力,若老蔡国公还在,怕不是要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谁敢说此战首功不是李秉隆?    “罪臣不敢当!”    卸甲负荆,替赵桓牵马的美髯汉子面露羞愧。    倘若只看长相,李秉隆端生的虎背熊腰,方面大耳,远远就给人以彪勇精悍的感觉。    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打小就对武艺不感冒,热衷诗词,如果他不是嫡长子,如果老蔡国公不止这一个儿子,爵位能不能落到李秉隆的头上还是未知。    况且李秉隆继承国公之位后,素好文会,尤其是同一众文官打得火热,行伍打仗是半点不会。    让这样一位草包去统帅三军,属实是为人所难,可如今军中已无可用之将,矮个子里拔高个,李秉隆竟被交好的文臣吹成世上无双的猛将。    结果自然是被勤王大军一碰就碎。    “好了,还请蔡国公带本王去见见孤那位许久未见的皇帝侄儿。”    虽然心里很看不上,但是赵桓心里也清楚,自己不能表现出来。    勤王军一路从暨省打到堰京,途中未经过的一些省份,名义上可还是效忠泰安帝的。    他也需要这么一块马骨,来安抚那些尚在观望的统兵将领。    “微臣遵旨!”    眼见福王有轻轻放下的意思,李秉隆大喜过望,忙不迭一口答应下来。    得知城门失陷的消息,往日庄严肃穆的皇城如今已乱作一团,随处能见宫人四下逃窜的身影,哭喊声连带着火光直冲云霄。    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福王不由加快脚步。    有了这位最高将领做带路党,一路上众人都没受到怎么阻拦,就畅通无阻地来到了太和殿前。    还没有走进大殿,就能听见泰安帝歇斯底里的咆哮。    “朕偏不走,朕是四海之主,是诸王之王,区区一个福逆怎么陪杀朕!怎么敢杀朕!”    旁边是太监们尖锐哭喊的哀求声。    赵桓猛地一步踏入殿中,一眼就看见泰安帝赵琛正举着火把,不断点燃殿中的饰物,神色癫狂似疯魔。    “还不快拦住陛下!”    装作急切地呼喊道,然而赵桓手头却没有任何动作。    身后诸将也都无动于衷,造反无非是为了功名利禄,如果泰安帝不死,他们至今为止所作的一切不都成了笑话。    故而哪怕福王催促的再急切,也没有一个人敢上前。    “朕乃是天下共主,用不着你假惺惺可怜,朕只恨,恨当初没有听方卿的,将你们这些藩王都圈禁在京城里。”    “赵桓,别以为你赢了,世人不会忘记你弑君夺位的事,朕倒要看看,你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去见历代先帝!”    赵琛看向自己这位福王叔的眼神差不多要冒火。    说罢惨笑一声,就用火把去点身上的龙袍。    “陛下,老奴先去一步。”    几乎是看着泰安帝长大,侍奉他大半辈子的老太监痛呼一声,竟一头撞死在龙柱上。    衮衮诸公皆是称病在家,临到头与国共亡的,居然只有几个太监。    赵琛披头散发,任由火焰慢慢舔噬着自己的身体,仿佛孤魂野鬼在大殿上咒魇。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幽怨憎恨的声音让一众将领头皮发麻。    “唉!”    一声慨叹在众人耳边响起,明明声音不大,却又盖过泰安帝厉火中的呐喊。    仿佛一阵甘霖,随着叹息声落下,满殿的烈火真的逐渐开始退散,直至消失地无影无踪。    “是谁?!”    赵桓兀地汗毛战栗,拔剑四顾,内心充满了不安。    只是一声叹息,就让大火消弭,这样的手段非先天高人不得施展,难道皇宫里还藏了一位先天大宗师?    即便身边有一众高手拱卫,也不能让赵桓产生半分安全感。    陈庆之却是眼中精光乍现。    这样玄妙的手段,果然朔国皇室与修仙者有联系。    随着众人的心中升起万般念头,一道羽冠鹤氅的身影出现在陈庆之的视野。    道人好似凭空出现,就这般静静站在泰安帝的尸身前。    半晌才转过身,对着赵桓打了一个道揖。    “贫道玄阳,见过福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