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四章 冢中枯骨袁公路  (第1/2页)
    ,这个三国很核理    汝南。    在得知了宛城被围困的消息后,孙策并没有第一时间前去救援,反而有些犹疑不定。    倒不是孙策懦弱,而是他明白自己麾下只有四五万兵马,就算全压上去也于事无补,不仅救不了袁术,连自己都得赔进去。    与曹cao相比,孙策正值年少,胸中未成之志,身上也背负着未报之仇,如何肯为袁术陪葬?    可困守汝南,终究也不是办法。    正当孙策无计可施时,周瑜却走了进来。    “公瑾,如今咱们该怎么办?”    二人情同兄弟,周瑜面前,孙策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可此时的周瑜,状态也不是很好。    自战争开打以来,他们一直处于颓势,周瑜绞尽脑汁,却想不出任何制胜之法,愁得整个人像是老了好几岁。    不仅面色憔悴,甚至连头发都乱糟糟的,哪还有半分所谓美周郎的影子。    “为今之计,若是伯符你不愿救援袁公路,咱们也该另寻出路。”周瑜分析局势道,“而今刘玄德势大,咱们虽不能与之匹敌,却也不能坐以待毙。无论如何,反正不能留在汝南,不然一旦袁术败亡,咱们便是砧板上的鱼rou。”    汝南是袁术的老巢,这里世家众多,即便袁术败亡,这些人也看不上孙策,多半会直接投降。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放弃此地。    “另寻他路,去哪?”孙策开口问道。    周瑜苦笑道:“回江东。”    此时的扬州未经开发,自然比不得中原富饶,但正因如此,地形复杂的扬州却是暂时避祸的好去处。    “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孙策思索片刻后,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打算返回江东,那就宜早不宜迟。趁着敌军还在围困宛城,咱们正好南下,不然等袁公路败亡,咱们便是想走也难了。”    “不错,正是此理。不过临走之前……还要做些准备。”    说到这里,孙策嘴角忽然露出一丝笑容。    而他口中所谓的准备,其实是……抢劫。    此去江东,很可能此生再也无法踏足中原,不趁着临走之前干他一票,简直对不起自己。    汝南郡中,尽是世家大族,这可都是一群放屁油裤裆的人,问他们借点钱财,岂不是理所应当。    眼下袁术败亡已成定局,孙策也就没必要保持克制,直接纵兵在汝南郡中烧杀抢掠。    由于时间紧迫,孙策直接把手伸向了最富有的世家大族,如此才能以最快速度聚敛钱财。    相比之下,这场堪称为汝南郡世家悲歌的动乱,竟没有下沉。平民百姓身无长物,倒是侥幸逃过一劫。    天命元年七月末,孙策在抢夺了诸多财物之后,直接率军南下,跨江而过,返回了扬州,并采取龟缩防御的姿态。    得知消息后,徐晃和太史慈当即率军挺进,收复汝南郡的同时,也见到了那群被孙策劫掠一空,可怜兮兮的世家。    不过等待他们的,却不是什么好下场。    孙策虽然狠狠搜刮了一番,但毕竟没怎么杀人。    徐晃和太史慈就不一样了,刚进城就抓捕了一批世家大族,甚至将其中一些人公开处决。    理由很简单,这些人都是叛国逆贼。    昔年徐州与袁绍大战,可以算作诸侯争锋。    彼时的袁绍,正是大汉的骠骑将军,而刘备亦是太尉,双方无论如何攻伐,但都自认汉臣。    就算袁绍战败,麾下也能转投或归隐以自保。    曹cao战死,但他一生自诩汉臣,所以也能落得个体面。    但袁术可不一样。    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袁术自从僭越称王的那一刻起,便不属于大汉臣子,而是反贼。    和当年的张纯、张举一样的反贼!    而刘备又已践祚称帝,拥有法理上的正统性,但凡不肯归顺之人,都可以打为叛逆。    徐州素来善待俘虏,但并不包括反贼。    至于这群世家大族,不仅不规劝,反而在袁术称王之后担任高官,所以少不了一个从贼的罪名。    这是在开战之前,便已经定下的基调。    对于这种人,自然没什么好客气的。    于是,徐晃和太史慈在汝南举起了屠刀,剿灭了最后一波敢于反抗朝廷新政的世家大族。    至此,汝南郡重新纳入朝廷版图。    而袁术的三路援军,也只剩下了吕布一路而已,尚且龟缩在西平县,不知意欲何为。    ……    宛城。    如今的南阳,再不复之前帝国南都的繁华景象。    三月围困,城中早已断粮,百姓们自顾不暇,肌膏草野,甚至易子而食,析骨而炊。    府库中倒是还有堆积如山的粮草,都是当初袁术从百姓家中搜刮而来,准备运往前线的,只可惜现在却没了用处。    摆烂的生活还在继续,袁术每日沉溺酒色,要不就是拿着传国玉玺静静端详,丝毫不提城外的战事。    而当他得知曹cao自刎后,整个人愈发绝望,索性破罐子破摔,再也不想理会这令他难受的战局。    如此情况下,城中官吏很难不生出别样的心思。    比如王府长史张昭,这位带投大哥级别的人物,便数次劝谏袁术向城外朝廷大军投降。    只可惜袁术耳根子虽软,手段却不软。    纵然沦落至此,高贵的出身,和他心中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却不允许他投降。    袁术明白,自刘备践祚登基之日开始,他这个僭越称王之人便没有了退路。    要么刘备死,要么他袁公路亡。    刘备身为汉室正统后裔,必然不会允许一个僭越之人投降。    因此张昭的劝降主张不仅没有被采纳,反倒成了袁术宣泄愤怒的缺口,当场就要被拉下去斩首示众。    幸得众人苦劝,张昭这才保全性命,却仍被仗一百,革去官职。    群臣见张昭落得此等下场,明面上再也不敢再提投降之事,只是暗中却开始悄悄发动关系,企图与城外的关羽大军取得联系。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连夫妻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君臣乎?    袁术盛时,这些人便聚拢在四世三公的大旗下,共同攫取利益,吞吃蛋糕。    袁术衰时,这些人只想着尽快抽身而走,免得随袁术一同翻车。    对于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