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系统的第二次选择,高产作物奖励。  (第2/2页)
他将来的领地中就许多很适合种植玉米的土地。    关中平原。    以及现如今未曾开始水土流失,仍旧是一片青山绿水,大河奔腾不息在侧的黄土地。    以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为耕种基地,辅之以种植玉米和当下汉朝北方的麦种。    只要将来玉米在黄土地上得以推广开来,两大粮食作物轮种之下,无论征战多么频繁,他麾下的大军都会再无粮食匮乏之忧。    玉米杆也是用处多多,或喂马或焚烧养地都不会差!    焚烧玉米杆环境污染?古代社会能污染到哪里去!    呵呵!    若是埋头发展个十年二十年,实行广积粮战略,说不定在天下诸侯都苦于粮食匮乏,人丁减少的时候,张策治下的人口出现大幅增长也未可知。    虽然这句话乍一听觉的很离谱,但不可否认的是……    后世的华夏人口第一次突破亿万桎梏的时候,正是占城稻,玉米,红薯等外来高产作物进入华夏,并且推广开来的时间节点。    而在那之前,煌极一时的汉唐百姓人口也不过才四五千万而已。    是二者的国力不如后世的明清吗?    其实不尽然。    究其根本还是生产力水平限制了汉唐两大帝国的发展,使得当时的作物储备也不足以养活上亿的人口。    张策心中明白:占城稻潜力很大,但不是最适合他的。    他若是想要发挥占城稻的最大价值,前提是他的平了北方,进而将兵锋指向江南之地。    届时占城稻才会有用武之地。    张策是个务实的人。    眼下的占城稻于他而言,终究是显得有些“华而不实”“食之无味”。    至于红薯……    占城稻他都放弃了,再放弃了红薯貌也算不上多心疼。    毕竟,红薯虽然同样是高产作物,且有着易活抗旱的特性,但其终究无法成为主流粮食,只能作为辅食。    那玩意儿!    吃多了不光胀气屁多,严重时还会腹痛腹泻等!    一块地如果连续种红薯种的多了,后来基本会出现红薯藤长的旺盛,而结出的红薯只有拇指大小的情况。    换而言之,红薯对土地肥力的要求更甚玉米,种上几年红薯,土地基本就废了。    这点,前世身为农民儿子出身的张策,可谓是深有体会。    红薯,从来不具备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潜力。    如果有,后世的百姓早就弃小麦,玉米,水稻,大规模种植红薯了。    可是,在电视上你见过成千上万亩的小麦田,玉米田,水稻田,有谁见过成千上……算了,也不说上万了,谁见过上千亩的红薯地?    所以,一些小说主角开局穿越到古代开局种红薯,就特么离谱!    从种红薯开局,当红薯种的全国遍地都是的时候,离亡国估计也不远了,笑!    还有一点让张策放弃红薯的理由是,他不想为了一个选项三奖励的红薯,而不顾一切的和曹军主力在这死磕。    他固然可以凭借着一万玄甲骑的强大灭了曹cao大军,但到头来只不过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罢了。    只要不能一举杀死曹cao,他莫说灭了曹cao如今率领的十万大军,就算是二十万三十万也没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他和曹cao打生打死之下,笑到最后的只会是眼下有着问鼎天下之势,身为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本初。    不光如此。    一旦他麾下的一万玄甲骑在徐州之地折损过半,将来他靠什么马踏西凉,收服关中之地?    选项三,张策根本不做考虑。    因为。    不值当啊!    张策长叹一声,抬头看向面前的吕布,对着他说道:“君侯,你觉得我等还有气力对着曹军追杀下去吗?”    说完,张策指着头上的烈日,然后又指着身边一名玄甲骑士兵说道:“你,摘除身上的铁盔和面甲,让君侯看看!”    玄甲骑士兵不疑有他,应声摘下了头盔和面甲。    霎时间。    映入张策和吕布眼帘的……    是一个发丝间滴淌着汗水,面上大汗淋漓模糊了视野的年轻士兵。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对于身披重甲长途奔袭而来,立刻又迅速投入战场,顶着烈日进行了一场大战的玄甲骑将士而言,他们此时的状态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到了人匮马乏的程度。    玄甲者。    重在破阵,强于摧军。    连续作战,长途奔袭从来不是他们的强项。    强行那样,除了缩短战马的寿命之外,只会加快这支重骑军的消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