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梦暖_六、mama的信(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mama的信(二) (第1/2页)

    张强有点不安,继续往下看:

    “你不就是因为陈老师在自家餐桌上发了一下啰嗦吗,可这很正常吧,在餐桌上不说这个说什么呢,讨论国家兴亡,关注民生疾苦,或者畅谈哲学艺术理想人生,这不是很累也很别扭吗?”

    张强想想,当时也许真是头脑发热,不过,他真不该这么做吗?他又觉得隐隐地不对,但找不出什么话来驳。

    后面写:

    “陈老师这样指责文老师,也不是没有缘故的。几年间陈老师的两女一子继结婚,邀请文老师夫妇作为贵宾参加婚礼,第一次,他们人是来了,但坐了二十多分钟,就借故离开,菜都没有上几个,害得陈老师很没面子。第二次,他托人送红包祝贺,人却没到,陈老师把钱退回去了。第三次,他干脆不作反应,这也许是小事,在我们俗人看来,就是丢面子的大事,不管文老师怎么想,有什么理由,他这样做,未免给人过于傲慢不通情理的感觉,这不仅是陈老师一家,老同学们都没少领教过文老师的这种态度,包括一些在官场上做得风生水起的老同学……

    “还有,文夫人几乎没就给过这些老同学好脸色,陈老师第三次到她家,她还问姓名和来意。还有位老同学知道她钢琴弹得好,想请她教一教孩子学钢琴,愿意按课时给钱,她勉强答应了,但教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说教不下去了,说人家孩子没这方面的天份。那个老同学只好另外请别人教,后来那孩子也考上了音乐学校。”

    张强心里有些难过,对于陈老师那天说的那些话,算是有些理解了。但这跟他印象里的文老师夫妇不合,会不会是其中有误会?

    再往下看,mama这样写:

    “我这样说是想告诉你,可以肯定文老师是个优秀的人,但他可能需要一些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品格,来拒绝世俗化和平庸化,来维持他的这种优秀。可问题是,他的优秀普通人未必体会得到,而那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品格,却会直接伤害到普通人,比如陈老师。

    “陈老师或许称不上伟大,但绝不是低俗势利的小人,她是你mama的好朋友,没有她这样的好朋友,我们这个家或许已经不复存在了,你没有任何理由看不起她。不尊重她,就等于不尊重我,不尊重你爸。”

    张强满头是汗,mama为了陈老师而对他措辞这么严厉,他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昨天从陈老师家出来,他的内心里,确实对陈老师很失望,觉得她虚伪、庸俗,甚至觉得她像个小丑,暗暗发誓从此不再踏入陈家一步,mama捕捉到了这种情绪,也生气了,所以才立刻追了一封信过来,她应该不会是回家才写的,很可能在陈老师家就已经写好投寄了,这样才会在短短一天寄到。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才翻到最后一页,这一页只有三行字:

    “时间关系,我不想多说,但有件事应该告诉你,非非就在你们学校念书,一年级,文老师的爱人姓邱,非非随母姓。”

    最后这一句不啻一声闷雷,一下子将张强的脑袋轰懵了,好半天都挤不也脑中那片空白。

    天哪,居然是这样。

    怎会有这样的巧合?

    为什么世界上有人要随母姓?

    为什么一个作家的女儿会考到师范来?

    如果说,前一个原因,似乎还勉强可以理解,第二个原因就很难索解了。

    张强自己考师范,可以说是迫于无奈,当时大姐张秋上大四,面临毕业分配,父母想要把她留在省城,跟小姨说了,小姨说可能要花一大笔钱,于是爸爸就改张强志愿为师范,这样一旦考上可以拿助学金,减轻家里负担。

    当然,谁也没想到,后来张秋自己成功应聘了一个热门企业,一分钱都没花家里的,但那时张强的志愿已经定了。

    而且除了助学金的原因,他爸改志愿还有一个原因,他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号称热胀冷缩,让父母心里没底。热情来时,睡觉时还学习,手和心不离书,成绩可以直往上窜,能窜上尖子生的水准,热情冷却时,一学习就睡觉,手上有书心中无书,成绩就会直线下跌,跌到差生水准。

    他初二时曾一度名列班上倒数第三,父母都绝望了,没想到毕业学年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突然发起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