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挟寇自重 (第2/2页)
彻底崩溃了。 在挖大周墙角的问题上,天下世家豪门都一样。区别仅限于大家只想自己挖,不愿意看到别人也跟着一起挖。 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掏空了大周,谁都讨不了好。 王朝革鼎,不革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命,还能够革谁的命? “州牧大人,以下官之见不如上奏朝廷,表李牧、李良、李嵩三人署理汉川郡守、郡丞、郡尉之职,负责收复汉川之事。” 听了别驾的话,赵天云眉头一皱。毫无疑问,这样的官职任命肯定不合规矩。 不待他开口否决,一旁的监察御史就开口反对道:“此事万万不可,太祖律令亲族不得同衙为官,何况还是郡守、郡丞、郡尉这样的要职。 李家三兄弟能力确实不差,对朝廷的忠诚度也没有问题。可是将军政大权交于一家之手,我等还是不能冒险。” 按照大周的官话:能力不差=出身好,忠诚度高=按时足额缴纳治下赋税。 满足这两点要求,就是一名优秀的官僚。更多的要求,大家已经不敢奢望,因为他们自己都做不到。 真要是抬高了对官员的要求标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毕竟,现在占据主流的还是勋贵,还干不出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事。 一旁的治中解释道:“御史大人,事从权宜嘛! 汉川郡都在叛军手中,州府现在又抽不出兵力,派谁过去任职都不合适。 反正都是暂时属理,待收复汉川之后,再将他们调离就是了。” 别的都不重要,关键是汉川落入了叛军手中。 大周帝国实在是太大了,等朝廷派人过来,黄花菜都烂了。 在这种背景下,都是由州府暂时任命官员暂代郡守、郡丞、郡尉之职,处理政务、行使朝廷职权。 显然,这是苦差事。若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复失地,那也就罢了。 要是好几年都收复不了失地,那就尴尬了。别的不说,个人履历上多了这么一笔,提拔啥的都不用想了。 偏偏这种苦差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干的。大周的人事任命可是有规矩的,通常要么平调,要么提拔一级,不可能跨越好几级。 下面官员不够格,州牧、御史这些要员不可能兼任,那就只能是一众属官倒霉。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别驾、治中、祭酒、簿曹、功曹、议曹、兵曹……这帮属官都换了四轮。 大部分倒霉蛋,现在头上都还挂着署理某地郡守、郡丞的名头。想要转正,那就期待平叛顺利进行吧! 要不然,为了维护朝廷的体面,他们下半辈子都只能守着这些虚职过日子。 本来甩都甩不掉,现在有勇士主动出来接下烂摊子,这些属官自然要努力促成。 至于李牧三兄弟想要干啥,他们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反正他没既甩了麻烦,又卖了一个人情,怎么看都是血赚。 …… 汉川城下,攻城战象征式的打过之后,李牧就果断下令收兵,坑得一众本土世家哭爹喊娘。 “十三弟,现在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岂不是可惜?” 李嵩不解的问道。 明明打开了城门,却不顺势攻进去。在军事上,这是妥妥的败笔。 “着什么急,想分兵收复各地。让汉川城内的这些叛军变为孤军,再慢慢和他们磨就是了。 别忘了,六哥可是西城郡尉。窜天猴的主力被困在了这里,岂不是收回西城郡的最佳良机?” 李牧的话刚说完,一旁的李良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挟寇自重”,这样把戏虽然老套,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确实非常有效。 朝廷能不能让他们兄弟入住汉川,尚且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西城郡尉带兵收复了西城郡,实授的郡守之职,朝廷却是必须要给的。 不光是州府的承诺,更是政治上的需要。要是不对收复失地的能臣进行重赏,大周帝国靠什么平定天下? 西城郡不及汉川盆地富裕,那也是一郡之地。郡内的世家大族,又被叛军祸害了一遍,根本就无法抗拒李家入主。 搂草打兔子,在这种跑马圈地的时代,多插一处旗帜准没错。 最终还是要看朝廷的选择,究竟是将他们集中扔到一起,还是让他们分散进行扩张。 只要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叛军就会一直活跃下去。没准哪天,梁州府都会落入叛军之手。 类似的cao作,在大周各地屡有发生。李牧这都算是隐晦的了,起码没有亲自上奏折向皇帝要官。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