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原来这叫冲动的惩罚(1w,求订阅) (第1/5页)
登峰这边。 《爱是你我》和《冲动的惩罚》两首歌上线之后,方澈他们就一直在盯着网上的数据。 包括在QQ音乐的播放量,还有微博上的讨论。 确实和以往方澈发歌的适合不同,方澈的歌,95%的评论都是正向的。 但是莫英杰这两首。 《爱是你我》几乎都是好评。 《冲动的惩罚》正向评论大概占了80%左右。 剩下的负面一点的评价都是“太露骨了”、“这不就是舔狗吗?”、“这有点土了吧”。 一般的歌曲,能有这个好评率已经是不错了,甚至可以拍手叫好了。 但是,这可是方澈写的歌啊。 哪一次不是好评满满? 登峰这边的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是莫英杰倒是很知足:“我觉得现在这样就不错!” 方澈想了想:“没事,可以再等等,看看外界的反应。毕竟这才上线两个多小时。” 话说回来,方澈这边的人在SIX少年团后面一天宣传专辑。 那人家的粉丝能不注意吗? 这一注意没关系。 看到评论区那些不太正面的评论,当时这些人就嗨了。 “姐妹们,这不就是方郎才尽?” “不仅仅是方郎才尽的事,方澈这显然是没有用心给莫英杰写歌啊,就这还宣传登峰的公司福利呢?” “这不就是当了婊子还立牌坊吗?” 说实话,这些偶像粉丝并不一定都有钱给自己爱豆氪金,但是他们是真的闲。 花点时间在网络上做热搜和发言那是稳稳地在行。 粉丝后援会里: “冲!给方澈个热搜,让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什么嘴脸!” 当天这些人就开始集合。 到第二天早上八点。 “到底是方郎才尽还是没有诚意”这个话题就上了热搜第五。 对于微博而言,每天早上的热搜是最好刷的。 因为这时候,大部分路人不cao作,这些粉丝们只要在早上五点到六点这段正常人都忙着的事件,集合发帖,并且带上方澈等人的相关话题。 这热搜很快就能做起来。 所以当这天早上,上班族在通勤车上打开微博消磨时光、学生党醒来之后没有起床,而是拿起手机开始玩的时候。 一进微博就看到了这条热搜。 以往大家看到的关于方澈的热搜那几乎都是正向的,结果现在看到这个热搜,自然是好奇啊。 “方澈还能才尽呢?我康康。” “呵,方澈都才尽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在晚上玩微博,很多上班族都是在早上坐地铁和公交的时候刷微博放松一下。 所以这些人不知道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自然而然地就点了进去。 “方澈给公司艺人写得新专辑?这么烂吗?我去听听!” “就是那个给《我是特种兵》唱主题曲和片尾曲的莫英杰?好家伙,方澈把一个剧王的主题曲都给他唱了,还叫没诚意?什么歌啊,这么烂?” 然后这些人趁着坐车或者早晨起床的档口来到了QQ音乐。 打开了《爱是你我》。 好家伙! 楼蓝一句:“正是你爱的承诺——” 贯穿头皮的高音直接提神醒脑。 听歌的人都打了个激灵。 “这能说是烂歌?” 再点到《冲动的惩罚》里。 莫英杰独特的嗓音,叙事性极强的歌词,再加上动情到了极致的演唱。 那种被调侃为“不跑十几个老婆唱不出来”的味道。 直冲人的大脑。 “这歌也不烂啊,能被喷成这样?” 你看,这就是人的心态。 昨天晚上那批听众去听这两首歌的时候,期望值极高,听完感觉和想象的不一样。 所以差评会多一些。 但是今天早上,拜这些许坤的粉丝所赐,路人们在听歌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这首歌烂到极致的准备了。 但是一听,很惊艳嘛! “我觉得这歌不错啊,莫英杰的嗓音独特,这歌的味道也是之前没见过的,我爱听。” “嗐,现在爱不爱听的不重要了。现在我满脑子都是冲动的惩罚怎么办?” 确实,大早晨起来听歌,又是冲击力如此强的两首歌,很多人就入了脑了。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一些小县城的商店,开始放《冲动的惩罚》和《爱是你我》了。 要知道,从2014年开始,很多娱乐性质的产业,市场都在往二三线城市下沉。 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因为4G网络的搭建。 相对廉价的智能机让更多的人买得起,较快的网速,让二三线城市的群众很快地参与到网络世界里面来。 这是华夏经济发展的必然。 在地球上、快手吃的就是这波红利,抖音则相对复杂一点,但是也与这波的市场下沉有关。 拼多多则吃的是几年之后,市场进一步下沉,甚至下沉到乡村之后的那一波红利。 二三线城市嘛,大街小巷的,你不能指望我播放钢琴曲不是? 那听歌就图个热闹,就图个嗨呗。 《爱是你我》里面的高音,《冲动的惩罚》里面的沧桑。 顿时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老板,这歌叫什么名字?” “刚才那首还是现在这首?现在这首叫冲动的惩罚,刚才那首叫爱是你我。” “这两首歌,都可带劲了!” 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原本中午去校门口的商业街吃个饭。 结果不知道在哪里听了一耳朵“这是对冲动最好的惩罚……” 回去之后反反复复忘不了,结果上网一搜:“原来是这歌啊!” 所以从4月11日开始, 全国各地的小县城里。 一些大街小巷开始播放《冲动的惩罚》。 这个世界,有阳春白雪,也得有下里巴人。 更何况,《冲动的惩罚》和《爱是你我》本身就不土,甚至这两首歌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雅俗共赏。 当然了,装高雅的那一批人,他们不欣赏。 如果把播放这两首歌的小商店和大街小巷用红色的点标注到地图上的话。 你会发现。 4月11日,这些红色的点零星出现在二三线的城市。 4月12日,这些红色的点几乎增加了一倍。 4月13日,又是一倍,开始遍布二三线城市。按照汪苏泷的那句话说:“人均消费不超过20块钱的地方,你都能听到我的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