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章 潮水退去,全是大虾 (第2/4页)
,几百万算个屁! 不到十分钟,豆半关闭了评分界面。 然后发布了紧急公关。 “经查,今日本网站在凌晨0点至2点期间,疑似存在大量用户恶意刷分的行为,目前本网站已关闭《无伤》等13部春节档的电影评分界面,进行自查。一日之内,必将给广大群众一个交代。” “豆半电影评分网站的权威性是本公司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一直致力要维持的东西。经查之后,如确实存在恶意刷分的现象,如有必要,本公将采用必要的法律手段!” 此时的豆半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所以这条微博在发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豆半的这条微博,可以说一点都没有含糊其辞,直面自己的错误,而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期限,这就叫理直气壮的公关。 北总心说我他妈也是受害者啊! 看到豆半的这条微博,网友们直接炸锅了。 “这不比电影好看?” “我甚至开始期待地搓手手。” “倒要看看,是哪一块臭rou搅了满锅的腥!” 有参与刷分的成员看到这条信息,壮着胆子评价道:“法律手段?有针对这种情况的法律吗?笑话。” 无知令人胆大。 当即就有人在下面回复他了:“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有!如果这件事情真的证明是聚星干的,那么违反的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最有用的是第八条。” “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具体追责上来说,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实施虚假宣传行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些路人和那些参与刷分的人震惊了。 还真有啊。 孔俊贤的粉丝群里。 “jiejie们,网上说的是真的吗?怎么办?” 有人自信道:“放心,这是针对经营者的,我们又不是经营者!” “对!” 然而网络上,一个人开始普及之后,很多法律系的学生也开始普及了。 “如果是粉丝恶意给别人的作品刷低分,损害他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可参考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条纹执行,有一个案例供大家参考,在14年的时候,有一个专业刷榜的团队,给软件app的下载量刷了几十万单,12位涉案嫌疑人直接进去了。” “阿这……” “卧槽我兴奋起来了,查!” 看到这些信息,那些粉丝是彻底害怕了。 “这……以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啊这……” “没事,别慌,情节严重的才这样呢,我们的情节不严重。” 不严重? 这事现在可太他妈严重了。 豆半几十个亿的市值有可能蒸发,全民参与式的讨论,这还不严重? 只不过是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现在,这件事情已经严重到,整个娱乐圈都在关注。 “谁能干出来这么没脑子的事情啊。” “不会真是聚星干的吧。” “池荣星再傻也不至于。” 聚星,池荣星看着网上的事态变化。 “查!让他们查!” 孙逸尘补充道:“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歪,搞不好这还是方澈那边的动作呢,这一次如果真是他,让他遗臭万年!” 登峰。 方澈看着网上的风起云涌,心说这剧情可比电影精彩啊。 “方导,现在怎么办?”沈城问道。 方澈笑得很开心:“等呗!” “这事可真有意思了!” 林洋担忧道:“那电影票房?” 方澈摇摇头:“放心吧,没什么影响,甚至还有可能把今年春节档的总体票房往上拉一拉呢。” 确实,现在网络上有不少人反而对今年的春节档提起了兴趣。 有不少人表示,要亲自去看看才行。 “今天全员休息。” “明天等结果。” 安排完《夏洛特烦恼》剧组的成员之后,方澈也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三更半夜的,小赵又不在家,方澈干脆在办公室对付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 光电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看到网上的情况都惊了。 “这是什么情况啊这是!” 毕竟是正月初二,这些部门又不像豆半,豆半就指望着春节档拉流量呢,所以集体上班,这些部门基本上都放假了。 结果放假第二天就出这幺蛾子? 中宣部的人也坐不住了。 工作群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自2000年以后,这还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恶性刷分事件!” “这得是哪一家公司傻到这地步。” 这时候有人想到了春晚,方澈事件。 “春晚,方澈……”这人眼前一亮:“今年的春节档有方澈的电影上映是吧?不会是孔俊贤那些粉丝干的吧?” “嗯?”群友表示自己也想到了什么。 “这……方澈这一次是炸出来多大的鱼啊。” 说到这有人都开始激动了:“静观其变,搞不好要加班。” 而在过去的这半夜里,豆半公司,技术部的人几乎全员无休。 干什么呢? 找数据,爬数据。 技术部的工作室里。 技术部总经理此时急得满头冒汗。 有人来汇报:“头,情况确实不对劲,除夕晚上,出现了一批新注册的用户,这些用户在过去的一天里利用给其他的电影打分的方式,在养号。而这些用户里有80%的人参与了春节档电影的评分工作。” 技术部经理一脸黑线:“废话!这点东西掉一调后台数据就知道,你们就研究这个研究了一宿?” 汇报人员定了定心神,揉了揉已经快要闭上的眼睛:“不是的,这件事情让我们确定了这一定是某一个群体在作祟!随后我们对昨晚进行评分的四万人提取了id。” “头,你知道吧,很多人,在不同的平台习惯用一个id的。而且这批新用户注册的那么急,所以肯定有不少人用了常用的id。” 还是那句话,人过留痕,雁过留声。 而且这痕迹里,往往带着很浓重的个人特色。 汇报人员继续说:“然后我们根据这四万个id,逐一在微博上进行了搜索,然后爬取了这些用户名的所有的发言,再利用这些用户动态的相似性,进行深度挖掘。” 这是个极大的工作量。 一个id在微博上有可能有成千上万个同名的账号。 这些帐号的动态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