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 贼心不死 (第1/1页)
一番询问后,赵刻心中已经清楚,军中大多数的兵士都和几位兵将一样的情况。 尽管拉的肚子里都已经空了,可还是会有,好像一人手掌深入腹中,用力揪扯一样的感觉。 当天夜里,赵刻特意安排战车出鄣邑,到四万赵军原先在城外的驻地去取水。 一来一回,差不多也有个百里。 关乎到全军将士的安危,为了将此事彻底的查清,赵刻又专门吩咐人,去煮了些稀粥。 等到稀粥煮好,已经是深夜亥时末。 煮好的稀粥放在一个大陶盆里,有兵卫专门负责盛粥。 不大的殿堂里,排排列列的站满了兵士,有上百人。 这些都是数个时辰前,跟随着赵刻一起出城去狩猎的兵士,吃的不是城中的食物,所以没有任何一人出现问题。 两个兵卫抬着稀粥从兵士阵列当中走过,不多时,每个兵士的手中便都有了一碗稀粥。 “今日,城中守军多有拉肚子的现象发生!为了彻底弄清楚原因,本将让人在原先的驻地取水煮了粥。倘若尔等饮之无事,便说明是是这城中的水有问题。” 说起正事,赵刻也一改先前那副只知嬉闹的模样,严谨说道:“都别看着了,一碗稀粥而已,又没有往里面放毒。” 话虽如此说,可赵刻此时也在心中为自己打气。 因为城中的将士实在是太惨了一些,动不动就要往茅房跑,关键是茅房还总是出现满员的情况! 最最重要的是,有些兵士感觉肚子空了,以为就放个屁,谁想却喷出一裤裆的泄水来…… 尽管赵刻的心中确定了军中粮食没有问题,可一想到兵士们的惨状,心中难免还是有些慌。 再看一眼这稀粥,怎么看,脑子里却都是挥之不去的腹泻物!各种猜想之下,这赵刻愣是盯着一碗粥,露出了决一死战的表情来。 作为主将,在全军将士遭受到如此大困难的时候,赵刻的脑海中便不断的重复着一句话‘必须要身先士卒,这可是身先士卒的好机会!’ 就这样,一咬牙,一跺脚,赵刻跟喝断头酒一样,仰头,一口气将一碗稀粥全部咽了下去。 喝完,用将陶碗用力往地面一摔,直接摔的粉碎。 “呼~”憋了许久的一口气呼出,赵刻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是一点半点。 最后,那目光环视殿中上百兵士。 …… 折腾到了大半夜,一直到实在困的不行了,赵刻才躺在卧榻上沉沉睡去。 这一觉便睡到了日三杆。 “竟然没事?”匆忙爬起来的赵刻,脸上的欣喜之色丝毫不亚于打赢了一场大战。 能有这种心理出现其实也正常,赵刻甚至有些担心,如果是魏军在水里下了药,魏军是否会趁夜进攻。 好在,最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匆忙将昨夜的上百兵士召集到一起,赵刻一一的询问,最后得到的答案是,这些人都没有任何的不适。 “总算是确定了问题所在!”赵刻苦笑一声,紧绷了一夜的那根弦,终于松了下来。 问题的源头虽然找到了,但这并不是说赵军可以安稳了。 问题出在水源,现有的水井肯定是不敢再用了,最起码也要等上几日。 四万将士的用水不是小数。 于是,饱受一个日夜折磨的赵军,只得忍受着饥饿从原先的驻地运水入鄣邑,先解决了一顿饱饭之后,又不得不在城中开凿新的水井。 就这样,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接连持续了数日。 唯一值得庆幸的,该是魏军因为兵力的问题,没有选择在这种时候前来进攻。 …… 秦、魏、赵,三国的交战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陷入了平静的僵持期。 可身处河西的太子申,在得知赵国最近这些时日召集大军筹备粮草的事情后,显然是不希望这种僵持长时间的持续下去。 “赵国这是,想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成吗?!”盯着公孙衍送来的布帛看了许久,太子申神色凝重的,一巴掌将布帛拍在了面前几案上。 “这……”下首的张幕,疑惑的问道:“发生了何事?” “赵军还在集结兵马,大有一副随时伐吾的架势。” “不是说已经出兵四万了吗?” “先前是有四万大军不假。”结合眼下的情况,太子申悠悠道:“如果没有猜错,先前的四万只是为了配合秦军,想让吾军陷入左右为难之境。” 从太子申的角度讲,赵侯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集结兵马,这本身就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 既然已经这么做了,肯定是做好了出兵的准备的。 显然,这一点张幕和陶顷也有想到。 “可否像上次一样,利用树上开花之计,做出大军已经回援大梁的假象?”略略思索后,陶顷转对太子申道。 太子申听闻却是一阵摇头:“陶将军的意思是,迷惑赵军?还是试探秦军是否还会进攻阴晋?” “二者都有吧!” “可再用此计,已经不现实了。”太子申直言道:“以公孙鞅的才智定然会严密监视吾军。计谋分阴谋和阳谋,树上开花之计属于以假乱真的阴谋,只要用心观察,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的。有些计策可以短时间内再次使用,有些则是不行。” 但凡是阴谋诡计,一旦被人拆穿看破,本身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以公孙鞅的才能,太子申相信其不会在短时间内接连跌倒在同一个坑里。 “其实还有一个消息,二位将军也许还不知情。”太子申让自己平静的坐下。 下首,一左一右对坐的张幕和陶顷对视一眼,同时问道:“不知上将军所言,是何消息?” “从得知赵国出兵的一刻起,吾就暗中让司物严缓,派人到赵国查探过一番。前几日传回的消息是,早在半年前,秦国使臣曾去过邯郸。” 这个消息说出来,张幕二人又是一惊。先前只是猜测秦赵有可能是盟订,共同出兵。 此刻有了确切的消息,那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二人倒吸凉气的同时,太子申则冷冷的接着道:“就在不久前,秦国五大夫樗里疾刚离开邯郸不久。可以确定,两国的出兵是有所商定的。秦军遭此大败却不曾撤回,足以说明其贼心不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