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哪位大神促成这等好事? (第2/2页)
行过礼,随后笑着说道:“传王令,自明日始,吾王去河东狩猎,朝中大小事物均由太子打理,直至王上回梁。” 什么叫拨开云雾见明月? 什么叫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刻,太子申激动的站起,脸上洋溢着无比兴奋的笑容,就差抱着传令的大夫狠狠的亲他两口了…… 心中的所有阴霾一扫而空,太子申拱手回了礼:“有劳了。” 来人回礼之后,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而是转身看向了龙贾,道:“龙将军也在呢。刚好王上传了话,着龙将军明日率领大军随行陪护。” 说罢,还仔细看了看几案上的酒水,好心提醒一句:“明日一早可能就会启程,将军可要早些准备才是。” 待来人离开,太子申一番思索之后,心中的喜悦压抑不住的溢于言表。 “哎……” 正摩拳擦掌之际,却听龙贾一声长长的叹息:“与齐国的战事接连受挫,王上却还想着狩猎。” “龙贾无能呀……”说罢,便甩着两个长袖,默默离开。 太子申愣怔了半晌,看着龙贾离去的背影,呢喃道:“龙将军倒是一心为国,就是容易把事看悲观了。” …… “苍天啊!大地呐!这是哪位大神,促成了这等好事?”太子申酒意全无,高兴的像个有了新玩具的孩童。 代理朝政,说白了就是告诉一众臣子,‘寡人虽然出宫了,可留了双眼睛在这看着。’ 真正的权力肯定没有多少。 可至少作为一双眼睛,往哪里看的权力还是有的。 …… 次日一早,陈轸急急忙忙的入宫面见魏惠王。 入宫门的一刻,刚好被前来主持朝政的太子申看到。 看清楚陈轸那一身异域风格的打扮,以及带来的两把新弓箭之后,太子申的心中顿时明了。 “这陈轸,还真是把父王的心思摸透了啊。”太子申忍不住一番感慨。 也难怪,昨日惠施都被拒之门外,偏偏陈轸还是要急着进宫。原来是心中有数。 “不愧是青史留名的纵横大家!果真本领非凡呀……” 一番感慨之后,太子申便往朝堂走去。 时下的魏国朝堂也没什么人才。 抛开陈轸不谈,太子申比较熟悉的除了相国惠施,也就是司徒朱威,以及军中熟悉的那位将军严缓。 至于其他的那些大夫,太子申不熟,倒也无足轻重。 来之前,太子申以为朝会会有很多头疼的问题要解决。 再怎么说,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国库又是空虚。国内可谓是一片凋零。事情应该不少。 可谁知,除了惠施提了一嘴阵亡士兵抚恤金的问题外,其他人就什么问题都没了。 魏国官位的空缺有很多,可朝中的这些个卿、大夫久久不被任用,可见他们多么无能…… 仅仅第一天朝会,太子申就深深的体会到了,现在的魏国朝堂,根本就是一潭死水。 国中大事,也就惠施敢说两句话,可偏偏魏惠王还经常听不进去。 这也导致了惠施对一些明知道无用的事,丝毫不会上心。顶多是魏惠王吩咐了,他就去尽力一下。 再加上有个想要上位,能说会道,又会投其所好的陈轸。 太子申的内心已然是叫苦不迭。 河西的事,指望这些人,基本可以断定没有好结果了。 为了压制住内心的愤怒,不把魏惠王留用的这些个大夫全部给轰出去。 为了不把朝中闹的鸡犬不宁。 为了稳定魏国‘太平繁荣’的表象。 太子申思来想去,最终在下朝后约见了惠施。 书房里,太子申来回踱步,尽可能让自己平心静气,“明日起,朝中的琐事还请相国代劳,能办则办,不能办的,留着等父王回梁后再办。” “今日相国提及的抚恤金一事,暂且搁置,待父王回梁再做商定。另外,有大夫问起,就说本太子偶感风寒。” 一番交代之后,太子申离开王宫,马车直奔严缓的住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