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廖化新传_50、谁是统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0、谁是统帅 (第1/2页)

    找到詹晏的时候,詹晏正站在邓凯身边,指挥士兵劈砍邓凯腿上的锁链。

    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廖化向詹晏提出疑问。

    詹晏倒也没有保留,给出了回答。

    詹晏是关羽的部将,和陈凤两人一起防守秭归,麾下有近千士兵。

    收到廖化伪造的命令,詹晏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增强了秭归的防御力度。

    尽管如此,吕蒙军的进攻依然势不可挡,最终秭归失守,詹晏败走,陈凤被俘。

    兵败之后,留在詹晏身边的部队最多不超过一百人。

    陆逊刚刚进入西荆州,有更重要的军务需要处置,也就没有对詹晏穷追猛打。

    虽说陆逊是为了集中兵力,封锁关羽撤军的后路,弹压反抗吕蒙军的地方武装。

    詹晏却获得了喘息之机,兵力也有所补充。

    刘备毕竟统治荆州多年,在民间的威信很高。

    打出关羽军的旗号,除了秭归大族文布和邓凯,还有大批汉夷兵将响应了詹晏。

    詹晏麾下的兵力迅速增加,一度达到了五千。

    几名将领意气风发,制定了收复秭归的计划。

    但是,雄心壮志破灭在坚城之下。

    不仅攻城受阻,他们还被陆逊的精兵袭击了后路,将士们军心动摇。

    在这个关键时刻,文布投降了,而且,投降之前还突袭了邓凯。

    詹晏收拢残兵败将,退回熊山,然而,将士们失去了战意,残余兵力不到两千,这些人中,包括了大批家眷。

    西荆州的局势,同样糟的不能再糟了。

    治理荆州的时候,陆逊采用了宽严相济的手段。

    配合并协助吕蒙军的降兵和百姓,受到了优待。

    为了获取本地民众的支持,陆逊甚至公开承诺减免税赋。

    陈凤被俘之后,投降了陆逊,这名降将被保举成巴东太守。

    除了巴东的军政实权,陈凤的麾下还补充了几千名关羽军降兵。

    投降之后的陈凤,账面上的兵力,已经超过了詹晏。

    恪守忠义,得忍饥挨饿;背信弃义,却可以荣华富贵。

    并不是所有将士都愿意为了复兴汉室忍受饥寒交迫,更别说,看着家人和自己一起受苦。

    几乎每天都有人从熊山失踪,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成为了吕蒙军的新成员。

    除了怀柔措施,陆逊更会使用雷霆手段。

    对于那些支持或同情关羽军将士的百姓,这位右都督采取了强硬态度,进行坚决打击。

    不少豪族,因为各项罪名受牵连。

    少部分被灭族,大部分人选择屈服。

    这些投降者虽然没有家破人亡,财产充公,但也遭到了损失。

    一些家大业大的豪族被举家迁徙,迁到了荆州腹地,彻底远离了西荆州。

    面对陆逊的手段,詹晏毫无招架之力,詹晏的兵源正在枯竭。

    詹晏对战局依旧持有乐观态度,但他已经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刘备的东征上。

    唯恐廖化低估陆逊的能力,詹晏反复叮嘱廖化小心这位对手。

    和詹晏不一样,早在吕蒙偷袭荆州之前,廖化就已经对陆逊表现出极高重视。

    有前一世的记忆,廖化从来没有小看陆逊。

    廖化甚至觉得,陆逊比吕蒙更可怕。

    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的部队和陆逊的军力大致相当,甚至略强,但是,那一仗却以刘备的惨败告终。

    陆逊的用兵更稳健,也更少犯错误。

    在这种敌人面前,哪怕是拥有优势,都不一定能占便宜。

    更何况,现在的关羽军,在战场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廖化只能希望自己更少犯错。

    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廖化询问起詹晏对战局的进一步看法。

    作为关羽军留守西荆州的两名主将,二人在战略意见上达成共识,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

    詹晏的回答与他的目标一致,那就是拖,他觉得,将士们需要关心的,不是如何立功,而是怎么活下去。

    攻打秭归失败后,詹晏一直利用熊山的山势保护自己,同时,采用游击战法,不定时带兵下山,对吕蒙军进行袭扰。

    今天夺取一座村庄,明天就会攻打一个城镇。

    总而言之,抓住吕蒙军的漏洞进攻,同时,在吕蒙军反应之前撤回山里。

    为了保护实力,詹晏设置了大批或明或暗的斥候。

    一旦敌人发起大规模围剿,将士们便向深山退走,这也是吕蒙军几次围剿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是收到消息,知道邓凯即将被转移到秭归,詹晏也不愿意冒险动用主力下山救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