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6、再翻熊山 (第2/2页)
战沙场的目的,除了封妻荫子,扬名立万,更是为了让家人不再遭受战乱。” …… 将士们在半山腰并没有休整太久,很快,斥候就带回了敌人搜山的消息。 孙桓似乎对抓捕廖化有很深的执念,他亲自带领大量兵力搜山。 关平一度提出设伏的建议,但是,廖化否定了这个想法。 将士们需要尽早离开熊山,脱离险地。 伏击孙桓,输了,将士们损失惨重。 哪怕是赢了,将士们宝贵的体力同样会有所消耗。 对于廖化的撤离意见,申仪倒是很支持。 因此,将士们立即从另一侧下山,进入熊山深处。 十二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山里很难找到野果野菜。 偶尔有弓箭手打下了飞鸟,给将士们改善伙食,但是,猎物的数量太少了。 由于上庸兵没有及时换下湿透的衣服,不少人被冻感冒,甚至,冻伤冻死,原本已不多的队伍再度发生减员。 第二天,将士们开始对战友的倒地身亡变得麻木,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几天。 第三天,申仪不见了。 除了申仪,他的亲信和那名向导都消失不见了。 更可恨的是,除了这些失踪者,军中的粮食也少了很多。 廖化明白,申仪这是铁了心要北归,而且,申仪也看明白了,仅仅依靠将士们携带的军粮是没有办法全员回上庸的。 所以,申仪这几个逃兵,偷了很多粮食。 一些愤怒的将士提出要杀光上庸兵,以便节省粮食。 廖化阻止了将士们,他不希望将士们同室cao戈。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影响行军效率的东西都被丢弃。 就连武器,所有人也往往只保留一件。 廖化也已经扔掉了铁枪,只留下了一套弓箭。 军中没有猎户,众人没有方向感,只能盲目的行走。 将士们在山里又走了三天,粮食开始限量供应。 除了负责捕猎的士兵,其他人只能吃一些清澈见底的稀粥。 为了充饥,将士们不得不拔树皮。 由于饥饿,将士们的身体素质下降。 军中冻死饿死的士兵数量开始变多。 有的人甚至在夜间睡眠的时候死去。 这支又饥又饿的队伍,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幸运的是,熊山里水源较多,将士们不必为饮水发愁。 每一次的爬山,廖化都觉得队伍即将走出山区。 但是,在一座山的后面,都是另一座新的高山。 心力交瘁的情况下,不少勇士累死在路边。 虽然廖化一直鼓励将士们坚持,但他的压力也在一天天增大。 正当他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部队终于走出了山区。 不远处有一座小城,城里冒着炊烟,城头挂着吕蒙军的军旗。 廖化并不知道这座城市叫什么名字,也没有派人打探那座城市的情况。 军中的将士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不论面前的城市是不是秭归城,将士们必须杀进城去,寻找食物。 廖化也没有立即带兵攻城,而是让将士们取出了身上仅存的全部食物。 利用树丛掩盖烟火,架起锅,生好火。 所有的粮食、野菜甚至树皮,都扔进锅里煮。 廖化清点了跟随自己的将士,活着走出大山的,只剩下不到一百三十七人。 大部分人都非常憔悴,基本上没有战斗力。 所以,廖化希望给将士们恢复体力,至少,恢复能够战斗的力量。 除了食物,将士们也开始补水 当然,为了避免将士们因为猛灌凉水,喝炸肺,廖化一再要求将士们控制饮水量。 只等将士们恢复好体力,将士们就要去拼命了。 刘封曾经跟廖化提起,要让将士们置之死地而后生。 那时候,廖化是拒绝的。 不论是背水一战,还是破釜沉舟,都是以少胜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型。 可是,韩信和项羽会做出这种选择,都是被逼出来的。 廖化也被逼上了绝路,打下面前的城池,将士们就能活,打不下来,全军覆没。 为了保证将士的战斗力,廖化没有让所有人用餐,他从队伍中挑出了五十名壮士,众人大吃了一顿。 没有硬菜,体力跟本没有办法完全恢复,但廖化已经没有办法了。 廖化看过吃饭的士兵,小声说道:“兄弟们,咱们出发吧,不仅为了吃上rou,也为了那些饿着肚子的兄弟,咱们这一次只能赢,不准输。” 捡起一把刀,廖化第一个朝着远处的城池走了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