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廖化新传_22、河畔战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2、河畔战事 (第1/2页)

    赵累和廖化两人并排看向东方,赵累表情很严肃,“看来孙桓不会带兵追过来了。”

    廖化点点头,“没错,出乎我的意料,孙桓这一次倒是很稳重。”

    引诱敌军过河的目的是为了决战,所以,廖化确实按照承诺撤军了。

    将士们没有趁着孙桓带兵渡河的混乱时机发起进攻。

    直到吕蒙军全部过河,廖化才派人送去战书。

    送信的士兵带回了孙桓的口信。

    敌方这位年轻的将领虽然许诺会和关羽军进行决战,但是,却没有明确决战的具体时间。

    不仅仅是嘴上的敷衍,行动上也没有做出决战的态势。

    吕蒙军把精力都用在加急制造防御设施上。

    赵累叹了口气,“这样下去,可不是个办法。”

    根据两人在战前的约定,赵累的部队在后方埋伏点设伏。

    只要孙桓带兵西进,赵累会立即返回原队伍里,准备伏击。

    廖化则采用一些手段,引诱吕蒙军进入伏击点。

    但是,孙桓没有寻求决战,采用了拖字诀,这让关羽军在战略上变得很被动。

    廖化脸上不悲不喜,“既然孙桓不想动,那咱们就去催他一下。”

    “我会带本部将士邀战,你回到部队里,等我的信号,没有我的通知,咱们还是按计划来。”

    赵累同意了廖化的计划,两人分头行动。

    约束好部队,廖化带兵来到孙桓的队伍前,再次派人送上战书。

    孙桓似乎打定了主意,再次回绝了廖化的邀请,只推说要在决战前进行准备。

    吕蒙军的兵力远超关羽军,却坚守不出。

    廖化不得已,组织军中嗓门大的将士进行骂阵。

    吕蒙军坚守防线,始终不与关羽军进行实质性的接触。

    孙桓似乎一下子变成了一名行事稳重的老将。

    廖化不得已,只能改变诱敌方式。

    他把部队往下游处带离,在吕蒙军的视线内,开始搭建浮桥,摆出了渡河的姿态。

    一旦廖化带兵抵达对岸,那么,两军都会变成身处敌后的孤军。

    这种情况下,兵力更多的吕蒙军产生的后勤压力将会更大。

    但是,孙桓依旧沉得住气,吕蒙军阵型没有丝毫变化。

    廖化的本意只是做出一种渡河的姿态,随着时间的流逝,浮桥搭建完成,他不得命令将士们渡河。

    在带兵将领的选择上,他没有选择更稳重的苏由,而是选择了打仗勇猛,脾气急躁的牛高。

    找到牛高之后,廖化命令道:“你带兵渡河,摆出封锁吕蒙军后路的姿态,不必担心河道这边的战事,即使孙桓带兵攻击我,也不需要过河支援,只需要立即切断浮桥,你的任务就是守在对岸,阻止敌人渡河。”

    廖化和牛高共同作战过多次,两个人之间倒也建立起教深的感情,廖化补充了一句,“你放心,如果敌人放弃追击我军,渡河攻击你,我一定会带兵救你。”

    牛高很爽快的接受了命令,“放心,有我在,一定会封锁住河道东岸,不让敌人一兵一卒到达战场。”

    等到牛高的部队全员过河之后,廖化又找到苏由,准备继续往东岸增兵。

    关羽军的行动终于引起了吕蒙军的注意,吕蒙军开始出动兵力,对廖化和留在粉水西岸的部队发起进攻。

    廖化迅速叫停了渡河计划,部队分成两部分。

    苏由带领一支部队布置阻击,廖化亲自统帅剩余兵力拆除浮桥。

    由于东西两岸的将士同时行动,所以,浮桥很快就被拆除了。

    确保孙桓在短时间内威胁不到东岸的战友之后,廖化带领将士们对苏由进行了支援。

    廖化麾下的将士原本兵力就比不上孙桓,经过牛高的分兵,人数再次减少。

    但是,将士们还是拼死作战,顶住了敌军的两轮突袭。

    尽管带兵风格上有了进步,但是,孙桓还是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没有预留预备队,采用了简单的人海战术。

    这也就导致了,孙桓在攻势受阻之后,无法保证进攻的持续,不得不把将士全员撤下,重新组织之后才能再度发起进攻。

    利用吕蒙军重整的这段闲暇,廖化下达了撤军计划,将士们开始朝着和赵累约定的伏击地点撤退。

    廖化带队撤军的时候,吕蒙军明显有迟疑,没有第一时间发起追击。

    但是,一支小股部队从敌阵中杀出,对廖化展开追击。

    这支追兵身穿单衣,手持短刀,轻装追击,速度很快。

    撤退的部队很快被追兵撵上,两支军队发生接触。

    苏由和廖化这两支部队,交替掩护,共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