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帮人帮己 (第1/2页)
东颐楼是平春城中最好的酒楼,位于城中繁华的东阳大街中段,临道而建。 这家酒楼的吃食不必多谈,自是美味可口,最让食客流连忘返的则是这家酒楼中的美酒。 秦州春酿,此酒是店家按祖方所酿制,酒烈却口感极佳。酒价虽说不低,但总是让爱酒之人欲罢不能。 “这东颐楼别的都不说,就这秦州春酿,那真叫人难以割舍呀!” 二楼临街的包房内,一盏酒下肚的张景舒服地吐了一口气,口中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李峻也喝了一口,觉得口感还是不错,但要说这就算是烈酒,他倒是不敢苟同。 这酒的度数顶多也就十几度的样子,李峻觉得就是个寻常米酒的度数。 推杯换盏了几番后,一屋子的人都相互闲聊起来。 李峻望向张景,略有不解地问:“兄长,你怎么守在城门处?” 从见到张景时,李峻心中就有些疑惑。 一个副将怎么会在南门守城?当下并非是战时,一军的副将不该如此。 “唉...” 张景叹了一口气,将酒盏里的酒一口饮尽,抬手在嘴上抹了一把。 “自打二郎你走后,那吴畿狗儿便多番刁难咱们几个,他知道咱们几个和你是一心,总想把我们赶出去。” 张景转头望了望另几个军卒,苦笑地继续道:“终归是咱们的弟兄多些,吴畿不想犯了众怨,就找个理由把我贬到南门守城了。” 李峻闻言,轻轻地点了点头,随后端起酒盏敬向张景:“都是我连累了大家,让兄弟们为我吃苦了。” “二郎说的哪里话?这算什么吃苦?要不是你让兄弟们留在军中,弟兄们早就宰了那个狗儿回庄子里了。” 张景深吸了一口气,压了压心中的愤恨。 “就是觉得心气罢了,官职是咱们跟二郎拿命换来的,如此让人夺了,真是心有不甘。梁志昨天还说要和二郎商量,你要同意,我们就回李家庄。” 一旁的郭诵闻言,高兴地说道:“张大哥,我看也成。干脆你把家眷也都搬过来,咱们平时一起喝喝酒,练练武,岂不快活。” “哈哈...” 张景也是笑着说道:“是吧,要不然说想与二郎商量商量呢。” 原主在去职后,为何将张景等人留在了平阳军?李峻大概能猜出这个意图。 原主本身就是个行军打仗的武将,无论怎样都不会轻易地丢掉兵权。 虽然没有了职位,只要军心向着他,他就能掌控这支万人的军队。 这恐怕就是吴畿有所忌惮,一直想要杀掉原主的主要原因。 原主应该是这样考虑的,李峻不想违背原主的意愿,他也希望张景等人继续留在军中,为将来之事做准备。 因此,李峻并没有说话,只是笑着喝了一口碗中的酒。 见李峻没有回应,郭诵岔开了话题:“哎,对了,梁志哪里去了?怎么没有和张大哥在一起。” 李峻对郭诵口中的梁志也有印象,也随声问:“对呀?怎么没有见到梁志?” “我在南门,梁志守北门,我们两个领兵的现在成了门神。这两日,梁志不在北门,被派到离石送粮了。” 张景暗自苦笑了一下,喝了一口酒,将心中想要离开的念头散了个精光。 “上次,咱们和五部的胡人打了一次。你走后,宋太守就答应给他们军粮,这种丢人的事也就安排给了梁志。” 李峻闻言,淡笑着唤来店中的伙计,加了些菜肴,又添了几坛子酒。 此时,已近正午,东阳大街上的人流拥挤,来往的车马也多了不少。 谈笑声、叫卖声与马车车轮的滚动声混杂在一起,让整条街都喧闹起来。 这些声音飘到二楼的包间内,郭诵觉得有些嘈杂,起身正想关上窗户,一阵斥骂声自街面传了上来。 “老娘这里可不是什么济善堂,掏钱住店,天经地义的事。有钱什么都好说,没钱就把马卖了,若不卖,就给老娘都滚出去。” 妇人的话语很是泼辣,嗓门也大的出奇,整条街都能听到。 郭诵心中好奇,探身向下望去。 街对面,一家客栈的门口处,一名上了年纪的胖妇人正指使着几名壮汉,将三个年轻人赶出客栈,并将一些包裹衣物扔在了大街上。 三名年轻人虽然身体强壮,但似乎是理亏,没有做任何的辩驳,只是默默地弯身收拾散落在地的行李包裹。 李峻正与张景说着话,也听到了声音,随口问了一句:“郭诵,楼下怎么了?” 郭诵撇了撇嘴,回过身子说道:“好像是没钱住店被赶了出来,东西都扔出来了。” “哦。”李峻应了一声,继续与张景聊了起来。 这时,正将几坛酒放到桌面的伙计轻叹了一声,自顾自地摇了摇头。 李峻注意到这一细节,也是无心地问了一句:“小二哥,你认识下边的人?” 伙计见客人问话,赶忙笑脸回话:“回客人的话,那胖妇倒是识得,是咱们宋使君的meimei。另外三个人虽说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