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欲利其器 (第1/1页)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此话虽出自儒家经籍,但是却极适合匠造科。” 这一次,轮到了刘宏到匠造科授课。 不光是学子们,还有百余名工匠。 众人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台上那位有如传奇一般的全才皇帝。 刘宏微微一笑,拿出用白垩制成的粉笔,在墨石所制的光滑平板上写了一个‘器’字。 然后用一块粗布,将字迹抹得一干二净。 “唔——” 众人发出了惊讶的表情。 黑板和粉笔,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识过。 乍一见到,不由得觉得此物的便利。 台下的有各科老师,也若有所思地看着刘宏。 陛下啊,总是能整出一点儿新花样。 “喏。” 刘宏示意了手中的白垩粉笔和身后的黑板道:“器,首要就是便于生活。这粉笔和黑板便是我让匠作所制,其目的是利于先生授课。” 经历了之前的事儿,大家现在都不敢去质疑全能的刘宏了。 哪怕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物事。 但它们被造出来,一定是有更深刻的含义。 自然是为了教育。 在后世,刘宏所接受的知识熏陶,大部分来自于老师,用园丁来形容老师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园丁育树,师者育才。 人才,是永远都不会溢出的东西。 所以刘宏定制的计划中,将会培养人才这方面下很大的本钱。 啪的一声,学校建好了,很快嘛! 然后是学生报名入学,老师登台授课,这道具,自然也是要配套出来。 然后刘宏啪地一声,从袖中掏出一本纸制书籍,其上书着几个大字:。 “诸位知道这是什么吗?” 大部分人茫然地摇了摇头,小部分人知道这个东西,但也没有弄明白刘宏的意思。 “这是书。” 刘宏快速地翻动着书籍,展示给众人看:“有此物,学习也会方便不少,诸位以为如何?允许你们讨论一番。” 大部分人都是蒙圈的。 小部分人知道这是干嘛的,亦是沉默不语。 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先生,我知道,这是纸张装订而成,但是并不便利…” 刘宏点了点头道:“然也。” 小伙子是挺懂的,见过好东西。 哦… 刘宏指的是纸。 虽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为何纸张没有普及开来,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因为太贵了。 洁白而又细腻的纸张,价格可能达到几十甚至上百钱一张。 光刘宏手里的这本书的造价,就不会低于千钱。 “现在是不实用,一是好纸难造,二则是抄写费事,三是不易删改,四是不便存储,但作为教材,它还是实用的。” “教材?” “打个比方,有先生讲五经经义,五经本身就是教材,供学子背诵、理解。” “哦…” 众人恍然大悟。 “今天来,我不跟你们讲理论知识,因为,在匠造方面,动手,远远比说要更容易积累经验,也更容易造出好的器具。 我刚才所示之粉笔、黑板乃至于那本书,将来在鸿都门学的学子,都会有。” 众人沉吟不语。 “陛下…可能会费资颇巨…” 旁边有围观的大臣,悄悄咪咪地说了一句。 “这也是我今天来这里,叫上城中匠人的原因。” “?” 刘宏道:“试想,造纸的成本降低,而质量提升,教材不用手抄写,那纸质书方便不方便?实用不实用?费资还高么?” 这几个问题,是当前纸张面临的最大难题。 如果能解决,那自然是极好的,在场的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只有个别少数经学传家的人,细思之后,不寒而栗… 这玩意儿面世后… 那种靠着经学传家的世家,还能不能一直保持影响力? “不可…” “嗯?”刘宏皱起眉头,横了一眼那个出声反对之人,那人立马闭上的嘴。 见那人惴惴不安没敢开腔了,刘宏继续谈道:“所以我叫诸位来,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呃… 这怕是有点难。 学子们倒是一脸干劲,倒是那些有着多年经验的匠人们表情有些僵硬。 做不出来…该不会杀头吧… 这道题也太难了… “放心,不是让你们做无米之炊,我来提供思路,提供场地,提供材料,你们做便是。” 听到刘宏这句话… 大家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强人锁男! “纸要细腻,无非是让纸浆变得细腻,诸位可参考麦磨成面,而另一个难题,更是容易了。我曾在大学设熹平石经,诸位可以参考下。还有印章,大家都可以想一想。” 熹平石经和印章大家知道,但是怎么能和避免抄写联系到一块? 这个问题对于众人来说,实在是闻所未闻,摸不着头脑的他们,也不敢插话,就都静静地看着刘宏。 只见刘宏拿出两个木块,上面似乎是雕了两个字。 刘宏将其涂黑,问:“诸位认识这两个字么?” 大部分人是看不出来的,也有少数人能认出来。 但也是很艰难且拗口地读出:“刷…印” 刘宏微微一笑,拿出一张崭新的白纸,往木块上一盖—— ‘印刷’两个工整的大字跃然纸上,呈现在众人面前。 “现在,能相通了么?” 能成为工匠的人,手和脑子都是比较巧的,刘宏展示了一下,他们要是还不明白,那真的可以不用吃这行饭了。 “懂了…” “懂了懂了我懂了!” “陛下…真巧思也!” 刘宏摆了摆手,示意大家肃静。 “难吗?”刘宏问了一句。 众人摇了摇头。 当然不难。 有时候刘宏就在想——纸张这种东西早就有了,就算是汉朝才有吧,印章这玩意那是更早就有了,就算在战国时期吧。 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才出现了印刷术? 是造不出来吗? 不可否认,一千年的跨度,科技树确实相差有点大,但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在宋朝之前真的造不出来吗? 答案是不可能! 这玩意,不知道是知识垄断者有意无意的限制,又或是根本没有想出来这么个方法? 这谁又能说的清楚?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刘宏亲自出手,提出了这个概念,又准备大力搞这个。 那个妄图垄断知识的敢不开眼,去跟当今天子叫板?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这本便留在匠造科,权当做先生的教案,教以学生。 此外,众匠人,若有意刚才朕所言,可往门口将作丞处报名,做得好大大有赏,勉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