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3章 言之有理 (第1/1页)
林川不知该怎样说,毕竟,岚萱等肯定不相信,一把抱住岚萱跨步向房走去。 “夫、夫君,旁人还在呢。”岚萱秀面绯红。 林川满不在乎扬长而出。 翌日。 林川仍在睡梦时,被门外的丫鬟吵醒。 上朝。 李世民召他上朝议事。 大殿内。 气氛剑拔弩张,百官面红耳赤,分成两波公然在朝堂上吵架。 北伐大捷。 普天同庆。 怎奈朝廷面临新的问题,怎样处置颉利,怎样处置林川、李靖带来回来的俘虏,怎样处置漠南之地,俨然成为早朝的焦点。 几日间,李世民陆续询问过裴寂、萧禹、长孙无忌、李靖等,百官各抒己见。 特别是怎样处置颉利与俘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李靖为首的北伐将领,建议杀颉利祭天,告慰边塞百姓,铲除十万俘虏,以免春风吹又生,酿成大祸。 怎奈朝廷内,裴寂、萧禹、虞世南、长孙无忌的为首的臣子,反对斩杀颉利,铲除俘虏。 他们声称,贤明的皇帝该怀有仁义之心,留下颉利与俘虏,推行怀柔之策,必能招揽人心,让西域诸国与边塞诸国心悦诚服承认李世民为天下共主。 争吵中,已有林川嗜杀,奇袭奚族与契丹为话题,公然抨击林川。 关键李世民偏向取怀柔之策。 林川赶来时,听见朝廷内争吵声,即知晓李世民不怀好意,又计划他唱黑脸,搞不好得罪百官。 躬身行礼后,林川静静站在李靖、侯君集后面聆听。 北伐归来,他隐隐成为大唐军中仅次李靖、李绩的将领,而李绩目前接任并州大都督,身在河东。 旁边,尉迟恭低声向林川阐述朝廷争端,建议他切勿急于表态。 得知李世民偏向怀柔之策,计划留下颉利与俘虏,减免其赋税差谣,封赏世爵位与优厚的俸禄,展现自己是仁德之君。 为此林川不觉得意外。 前世李世民赐颉利田宅,授予颉利右卫大将军,把俘虏安排在关内。 最终四方来朝,称其为天可汗。 然而,林川袭杀奚族、契丹,把对大唐威胁消除在萌芽状态,打心里不赞同李世民虚头巴脑的怀柔之策,他偏向李靖的杀伐策略,诛杀颉利铲除俘虏,不说非我族类的话。 单单北伐征战,各军为杀敌制胜而前赴后继的兵勇,他不能白白惨死。 即使死了,也不能把敌军安置在他用生命保护的土地上。 何况李世民浏览过世界地图,目标是征战四方,无限扩张大唐域。 把十余万俘虏安置在大唐帝都左近,与装置无数炸弹一样。 他日爆发,危害不亚于安史之乱。 百官面红耳赤争吵中,林川挺身而出。 顷刻间,裴寂、魏征、虞世南、长孙无忌等文臣,眸光齐刷刷望向林川。 此人嗜杀,铁血杀伐,日前差点血洗四方馆,是个狠辣难缠的角色。 他出列,朝堂少不了唇枪舌剑。 李靖、侯君集、张公瑾等将领,眼眸也不约而同向林川。 武将嘴笨吵架吵不过能言善,巧舌如簧的文官,特别是摇唇鼓舌,巧言令色的言官。 林川言语毒辣不亚于言官 在陛下内心地位非寻常官吏能相提并论,兴许能改变陛下的态度。 林川抱着朝笏说:“陛下,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昔年,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眨眼数十载,高祖困于白登,边塞狼烟四起。” “武帝时霍去病良居胥,章帝时,案宪燕然勒石,漠南之地空旷。” “谁料风云际,百年间五胡崛起,侵我河山,杀我百姓,北方苍地尸横累累,白骨成堆,世家勋贵被迫南渡。” “今北伐大捷,清空漠南,怎奈斩草尚未除根。若留下颉利与俘虏,等他们落地生根,北疆必然狼烟四起,后患无穷。” “何况,目前北方各地陆陆续续有旱灾的迹象,而俘虏数量庞大,每日消耗大量粮食,朝廷储备的粮食未必充足,难道陛下计划以赈灾之粮救济俘虏。” 林川滔滔不绝阐述自己想法。 一句话,他主杀。 “你支持杀” 李世民诧异的询问。 他知道林川作战杀伐果断,但毕竟千里作战。 朝堂之上,他相信林川理解他的苦衷,熟料林川主杀,也不打算留下颉利。 刹时,李世民面色不平静。 林川。 至少代表军中一批北伐将领。 “林川,不能改变吗” “陛下,北伐之战结束,但北疆仍然有残余,何况漠北仍有夷男呢。若留下颉利,夷男必然蠢蠢欲动,毕竟昔年颉利兵临长安,危机王朝,陛下依然待夷男部在北方,陛下也绝不杀夷男。他日,夷男必是朝廷劲敌。” “再者旱情蔓延,若严重起来,各地流民进入长安,保不齐各地俘虏混进长安趁机作乱。” “何况陛下不要忘了,长安内不管有颉利还有其他力量,若今夏情严重,这支力量肯定爆发出,陛下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陛下,徐国公所言不假,理当铲除颉利。”侯君集抱着朝笏出列支持林川。 林川侃侃而谈,绝非无的放矢,反之遇见未来局势。 见李世民默不出声,侯君集继续说:“至于天下共主,恰似林川所说,战场上得不到东西,谈判根本得不到,即使臣服,也是口服心不服。” “陛下,边塞百姓不能枉死,北伐的儿郎也不能白白枉死。”张公瑾挺身而出。 陆陆续续中,好几名留在长安的北伐将领支持林川主杀。 一时,文官气焰被压制。 经常引经据典的言官,眨眼间像缩头乌龟默不出声。 林川主杀,敢杀。 前阵子,朱雀街斩杀数十名吐谷浑使者。 为自己的项上人头,三省六部官吏不吱声,他们怎吱声。 大殿内鸦雀无声,良久,魏征抱着朝笏而出:“陛下,臣有话说。” “爱卿直言。”李世民道。 他希望施仁政过政治手段笼络四方部落,纵然林川说的有道理,却非他所愿。 这一次,李世民希望魏征狠很怼一怼林川。 “陛下,微臣以为徐国公言之有理。”魏征朗声说。 “魏征。”李世民惊呼。 朝堂百官然,魏征支持林川 魏征面不改色,侃侃而谈道:“陛下,徐国公身为武将,理当诛杀,把边塞萌芽消灭在芽状态,所以,微臣支持徐国公。不过,陛下乃一国之君,绝不能主杀,若杀颉利,必影响陛下声誉。” “届时,边塞该归降的部落非但不归降还将集结起来抗唐,到时候,战火四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