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 过节(下) (第1/1页)
过完热热闹闹的六月六,就是七月初七,也就是女儿家的乞巧节。 其实,虽然很多地方管七夕叫做“乞巧节”,或者“女儿节”,但男孩也可以参加。 当然,女孩儿们要做的拜月、斗巧、乞巧这些活动,男孩儿们是不参加的。 但男孩儿们在这一,可以单纯做个快乐的吃货。 吃“巧果”、“巧饽饽”,还可以喝“巧芽汤”。 尤其是这“巧芽汤”,是用谷物发芽,剪芽煮汤,据可以令人“耳聪目明”,十岁以下的儿,人人有份,不喝都不校 富贵人家的乞巧节,要给家里的每个娘子,都扎一个高高的彩楼。 彩楼之上,张灯结彩,装饰得十分漂亮。 拜月的香案、祭品都要摆在这里。 七夕夜里,斗巧、乞巧、拜月的仪式之后,还要抓一只“喜蛛”放在巧玲珑的盒子里,让它结网。这给喜蛛结网的盒子,就要藏在这彩楼之上。 第二清晨起来查看。 若是这蛛网结得完整、漂亮,就明乞巧成功了,这娘子将来长大了,就会像织女“七娘娘”一样心灵手巧。 若是这只喜蛛没有结网,就明这娘子拜月的心不虔诚。今后要勤学苦练,以待来年七夕乞巧节,再拜月瞻星,跟织女“七娘娘”倾诉衷肠,祈福求保佑。 而除了扎彩楼之外,还影斗巧会”。 娘子们要用通草、彩纸、芝麻、米粒等物,制成各色花果、人物、器皿,甚至还有人会做出来山水风景、楼台园林…… 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互相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巧思,谁的手艺最让人叹服。 在李云心看来,这简直就是个手工艺比赛啊! 比完赛,这些作品还不能撤走,得作为贡品,摆放在拜月禳星的香案上,用来拜“七娘娘”,也就是织女星。 其实除了这些作品之外,还有人会摆上自己亲手采摘的鲜花、水果,自己亲自调制出来的胭脂水粉、还要用剪纸、折纸等方式做成的衣裳,也有人会摆上自己做的布偶,还要自己的绣活儿之类…… 好在,这些都是富贵人家的规矩。 像是一般的百姓人家,或者贫苦人家,既不用扎彩楼,也不需搞这“斗巧会”。 寒门贫户家的娘子,过着七夕乞巧节的时候,只需要设下香案,前摆上随力所办的祭品,虔诚跪拜礼敬即可。 但在拜神之后,要比赛穿针引线。 若是可以一口气用同一根线连续穿过七个针孔,就算是“胜巧”,若是穿不到七个针孔,中途出了状况之类,就叫做“输巧”。 李云心头一回觉得万分庆幸,自己不是穿越到了富贵人家。 你要让李云心干点儿技术活儿,搞一些发明之类的,她有兴趣、也有钻劲儿。但你要让她做手工,这不是难为人么? 要不是为了偷懒,她当初也不至于反复琢磨怎么改进纺车呀! 只是,这七夕乞巧节,却是不能不参加的。 李云心跟李云柔、李云秀、李云芳、李云娇,还有年幼的李云舒,李希杰,一块儿玩了穿针斗巧的游戏。 李希杰年纪太,被jiejie们勒令不许碰针线。 所以他一改常态,没有紧紧跟在舒姐儿屁股后面,而是和李希明一块儿,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巧果去了。 姐妹几个一番斗巧,人人都做到了迅速巧妙地连穿七根针,只有李云心一个不心,把针弄掉了,自然也就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穿针的任务。 姐妹们都来安慰她,李云心也欣然接受。 毕竟她再怎么适应如今的身份,骨子里也是个现代人。对这些节日什么的,其实更多抱着的是一种新奇有趣、贵在参与的心态,反而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看重乞巧的结果。 不过,在别的娘子心里,这乞巧失利,可是件大事。 就连乔细妹,都觉得李云心需要安慰了,还特意专门给她单独煮了个鸡蛋羹。 其实,即便没有这份鸡蛋羹,李云心吃了乔细妹转门给她们这些孙女炸的巧果,煮的巧芽汤,就已经觉得,整个人心里,都亮堂堂、暖洋洋的啦。 这种仪式感满满的生活方式,比起现代来,似乎分外能给人带来一种安心的感觉,也能让人心里分外愉悦。 不知现代人是不是被商业社会绑架了,或者,被消费主义洗脑了……现代人似乎把差不多几乎每个节日,都过成了购物节。 好像不买点儿什么,不给商场啦、购物网站啦,送点钱出去,就不叫过节似的。 但这样折腾一番,除了钱袋子瘪了下去,似乎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一个节日的内涵,和这个节日,本该给人们带来的那些愉悦与感动。 倒是在这个时空,李云心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过节”。 也真正感受到了节日的意义与美好。 起来,古代的女儿节,除了七夕乞巧节之外,还有个三月三上巳节。不过,李云心穿越过来的时候,上巳节已经过完了。 而且,上巳节对李云心这个年纪的娘子来,也就相当于出门春游踏青而已。 反倒不如这七夕乞巧节,来得新鲜有趣。 过完乞巧节没多久,又赶上了七月十五。 七月十五也是个很重要的大日子。 民间祭祖、到家的中元节,佛家的盂兰盆节,都在这一。 村里要在村口摆给“回家看看”的亡魂引路的施孤台。 家家户户还得在门口的地面上插上一些点燃的香火,越多越好,这叫做“布田”象征着五谷丰登。还要放给亡魂引路的河灯,要用彩纸扎成荷花的形状,叫做“水旱灯”。 这一晚上,店铺要关门、居民要闭户,谁都不能随意去街上游荡闲逛。 大街上每过百步,就要摆上一张香案,上面设置香炉,供着新鲜瓜果和一些祭品。 李云心对七月十五的兴趣,远远不如其他的节日。 不仅如此,她除了白日里练箭骑马这两件事没有耽搁之外,一分钟都没有在外头瞎逛。 而是早早就回了家,把吃的用的都准备好,安安心心地猫在屋里,做了几乎一整老老实实的宅女。 甭管是热热闹闹的水陆道场超度法会,还是星星点点的河灯,她哪一样都不感兴趣。 不是别的,实在是她对自己的来历,有些心虚。 这种日子如果出去乱晃,万一发生点儿啥稀奇古怪的事儿,自己找谁哭去? 万一再遇到个下山实习的道士啥的,把自己当做妖怪,或者是什么夺舍别饶邪修,给一把火烧死,或者拿什么法宝给捉了,怎么办? 宁可少看点热闹,也万万不能冒这个险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