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1章 松山规划 (第2/2页)
王都督,想把国用搬回自己家的蠹虫们应该会更加小心收敛。咱们这么做看上去不合规矩,不也是被那群贪官逼的么。再说,这些货物是用来与蒙古进行贸易的;互市之后,征战减少,说是军需也不为过。 开市以后,商帮、兵备道以及松山市会各有一份账册,每份账册都会誊抄一份送与公公审核。若账目有不清不实之处,公公尽可禀报陛下,由陛下派人前来彻查。其间若有人渎职贪墨,必以大明律严惩。” 卢盈叹道:“公子真是算无遗策!咱家真是难以置信,公子今年只有十八岁。当朝的阁老尚书,也没见谁思虑有公子这般周祥。” 陆挽谦逊道:“小子不过只是乡野间一个农家子,若不是诸位先生教导,哪里懂得这些。关于通商事宜,去年宁波刘督公去杭州还提点小子颇多。” 卢盈道:“刘督公确实是我等中官楷模,宁波市舶不声不响,每年却为陛下提供大量财源。若天下官员都能像刘督公、陆公子这般公正无私,陛下又何必另立内帑。” 当今万岁爷虽然算得上仁德爱民,可是对身边亲近的人更大方。亲弟弟潞王婚礼花费十万两白银,封地四万倾;福王婚礼花费据说高大三十万两白银,户部拿不出钱,工部不得不向太仆寺借了二十万两马价银…… 陆挽倒不是不尊敬陛下,只是帝国发展到今天,陛下也不是一点责任没有。当然,这些话陆挽只能烂在肚子里,绝不可能跟卢盈说出来。宫内数千太监,若不是心腹之人,怎会被派出来镇守财源。宫内的用人权可全在陛下手中,任何人都干预不了。 面对卢盈的奉承,陆挽只能谦虚道:“公公太高抬小子了,小子哪能跟刘督公比。” 卢盈笑道:“说道刘督公,让我想起来,以前提督宁波市舶都是常驻杭州。督公继任以后,勤勉不懈,把衙门搬到了宁波。既然要以刘督公为榜样,咱家也决定常驻松山。这顿饭吃的也差不多了,咱们是不是该启程去看看伯爷选的开市点了?” 陆挽早就提醒毛伯爷送山城要早做准备,以便迎接陛下派下来的中官。毛伯爷不禁悄悄对陆挽竖了根大拇指,一切皆在陆挽计划之内。 松山城距庄浪城驿路九十多里,还多是山路;午饭后启程,骑马或许能在天黑之前赶到,坐车肯定是来不及的。纵使卢盈拥有勤勉的愿望,也只能在毛府再歇息一晚。 陆挽等人当晚也住在毛府。吃完晚饭后,陆挽和三位叔伯聚在一起闲聊。 林时雨问道:“木头,你觉得陛下这次派下来的中官为人如何?” 陆挽道:“目前看来,还算勤勉谨慎。” 吴十二说道:“目前看来是什么意思?莫非他以后个性还会变么?我记得你以前说过,成年人的个性很难改变,那位公公今年快四十了吧。” 陆挽道:“师父说过,人的性格一直是随着生存的环境改变的。所谓成年人个性难以改变,那是在处境不变的前提下。皇宫和松山城对于这位公公来说,差异可谓巨大。 其实陛下派驻地方的中官,在选人时,忠贞、聪慧、谨慎、勤勉肯定都是择人要求。只是到了地方,失去了约束,如果再有人刻意抬举,很可能就会发生得意忘形,再后来可能就会肆意妄为。” 林时雨道:“木头说得对,凡事有备无患,这位公公的动向咱们还是要经常关注的。” 陆挽道:“我跟毛伯爷和杜兵宪请求过,这次松山市的守备营以五百为限额,成员以墩军为主,另征一队夜不收。要以这队夜不收为骨干,组建起谍报网,这事也要拜托给林叔了。” 林时雨道:“为叔一定不让你失望。” 吴三道笑:“老林这锦衣卫看来要名实相符了。” 吴十二道:“对了,昨天我听圣旨里面说,你现在是啥锦衣卫经历了?这算是升官么?” 林时雨开玩笑道:“锦衣卫百户是正六品,锦衣卫经历司经历才从七品,你说是升还是降?” 吴十二道:“不可能吧?这皇帝老儿也太过分了,咱做这么多事,还不是为了他老朱家的江山。不升就算了,怎么还降了三级?” 陆挽解释道:“林叔开玩笑呢,我们朝和宋朝一样,都是以文御武。经历司经历虽然官品比百户低,但是职权却远重于千户百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