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密案之飞鸢图_第十七章 阴云之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阴云之至 (第2/2页)

早上,夏诚家里的下人去敲门,敲不开,按理说夏诚醒的很早,下人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开门查看,却发现夏诚不在。夏诚年迈,没有什么亲人在京城,家里下人一共有三个,他们说他家主人晚上回到家中了一趟,吃过晚饭后便回到自己房间看书了,夏大人看书,其他人也不敢打扰。

    徐思睿正在城门口等着三宝和赵文栋等人,第一个来的是悔儿:“大人,打听到了,近日城防戒严,但是夏大人有出城的文件,他昨晚戌时左右就出城了,说是要看一下附近村镇庄稼的受寒情况。”

    “是走哪个门出去的?几时出门?”

    “就是这个门,北门。京城往北,是长平镇,今年冬天的天气极寒,那里受灾的确严重。”

    徐思睿说:“师父出门为什么不和家里说一声?”

    “我想一定是急事,戌时,下人们应该也已经睡了,所以夏大人不愿意打扰他们。”

    “我还是觉得不对劲,他就算出城办事,总得给皇上汇报汇报,和别人商量商量。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现在皇上还派出了陆冰去找师父,说明皇上也认为他是失踪了。”徐思睿说:“他大冷天的能干什么去?”

    两人正交谈,一个书生打扮的公子走上前来,徐思睿认得他,虽然没有说过话,但是他见过这个人的长相,他就是严明之子严仕林。

    “徐大人?”

    “原来是严公子。”

    “徐大人可是在找你师父?我想我可以帮上忙。”

    “哦?”徐思睿知道,严仕林的弟弟是死在了济城,而且自己还从严老太太那里带走了《飞鸢图》,带走图这事,老太太可能没和他说,但是严仕寒的死,严仕林是肯定知道,他怎么可能帮自己?

    “我知道,徐大人你在想,我为什么会帮你,你看看这个吧。”严仕林把一封信递给了徐思睿。

    信是夏诚写给严明的,信中说,今日在京城遇到了不少的来自城北长平镇的灾民,自己想去看一看镇里的受灾情况,已经出发向北去了,问问严明有什么对策解决今年的饥荒问题。

    严明看了信,得知夏诚如此心系灾民,自己是惭愧不已,但忽然想到了一件事:由于今年寒冷,山里的动物也不好活,冻死的植物多了,吃草的动物就得挨饿,吃草的动物饿死了,吃rou的动物就得挨饿,这北面的荒山上有不少狼,最近京城北还发生过狼袭击人的事件。夏诚没有私人的马车,多半是走着去,又是晚上,这要是遇上狼可就坏了。

    严明说:“这个老头子,自己招呼也不打就非得急着去,这不是惹事吗!”

    于是严明跟家里人说了一声,自己感觉去把夏诚叫回来。等到了城门一问,老夏都出去了一个时辰了。

    严明心想,夏诚不能这么傻,晚上赶夜路,一个时辰的话,按照路程估算,估计会在一个地方住下,当时是亥时,雪刚开始下,严明还是放心不下,非得出去找夏诚,严仕林也拦不住,就派自己的贴身护卫常非跟着他。

    因为下着雪,严明骑马技术一般,万一滑到在雪地里,这把老骨头得摔稀碎。于是严仕林安排了一架马车。

    临行前,严仕林跟护卫说,要是找着了夏大人,最好把他们两个带回来,如果两个人都要去长平镇,常非就可以自己回来汇报了。

    但是直到现在,常非还没有回来。

    “这才是第二天的早上而已,说不定一会儿就回来了。”

    “不,常非虽然年近四十,但之前曾在飞鸢军从军,他可以从驿站借匹马,骑马回来,如果现在还没回来,那么很有可能出事了。京城到长平镇本就不远,我反正是不等了,等会儿我就带人去沿途找。”严仕林说。

    正好陆冰也带着锦衣卫在北门等着,严仕林的人马就跟着他一起走了。

    三宝和赵文栋也快马加鞭赶来,几人跟着雪上的马蹄印也出动了。

    ……

    马在雪上跑不了很快,大概走了十几里路,终于是到了一家名字叫“行台客栈”的地方。严仕林的人马也在这里歇脚了。

    “有消息了吗?”

    “打听过了,这家客栈昨晚一个客人也没接待,我们等会再往北走,看看能不能再下一家客栈或者驿馆找到他们。”严仕林说:“你们先休息,陆大人已经出发了,他们的马快。”

    “好,那我们一会儿也尽量跟上你们。”

    这会儿找师父最重要,也别管他严仕林是好人坏人了,毕竟人家也是来找爹的。既然大家目的相同,也不是不能合作。

    徐思睿、赵文栋、悔儿、三宝四人还没有吃早饭,徐思睿掏出银子,递给小二:“来两壶酒暖暖身子,快冻死了,再随便来几个菜吧。”

    “好来客官。”小二单手接的银子,却引起了徐思睿的怀疑,第一,一般小二看到这么大块儿银子,那得双手去接,一个穷人看这么大的钱,得毕恭毕敬的。第二,这个小二的虎口上有茧子,徐思睿怀疑这是经常握长枪、长矛等兵器所致。

    “等等!”

    “怎么了,客官?”

    “你家哪的?”

    “多谢客官关照小的,虽说这种事不该对您这种官人讲,但小的一看大人是个好人,讲讲也无妨。小的算是个北辽人,家在边境,十六岁的时候,就被北辽人抓去当兵了。等我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回到了家,家早就没了,北辽人烟稀少,缺兵少将,到处征兵,万不得已我才逃到大明,在此处落脚。”

    徐思睿心说,看来是多虑了,他原先就是一个当兵的,手上难免会有这种茧子,而北辽人确实不如大明人懂礼数,单手接钱也可以说得通。

    几人不敢怠慢,吃了几口后抓紧动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